认识祂,认识自己(十三):不需思考,只需注视!

默观祈祷在我们内孕育出一种新的方式,来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分享天主的世界观。

——植根于天堂的植物

——用灵魂的眼光看永恒

——冷静。平安。扎实的内在生命


在基督宗教的第一个世纪中,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来看,安提约基雅位居世界第三重要城市。在那里,「基督徒」一词首先用于耶稣的跟随者身上。(参宗11:26)那城市的第三任主教是圣依纳爵。在图拉真统治期间,被判处死刑后,他经陆路被带到色娄基雅海岸(现位于土耳其南部),并从那经海路送往罗马。船在途中停留在数个港口。在每个地方,依纳爵都接待了来自该地区的基督徒,并利用机会致信给耶稣跟随者的团体:「我写信给所有的教会,让大家都知道,我是凭自己意志的自由而为天主致命。」[1] 圣依纳爵主教非常清楚,自己会在弗拉维安露天剧场(现为罗马竞技场)中,会被野兽吞噬而殉道。因此,他不断请求众人为他祈祷,使他有勇气能坚持到底。好几次他向我们敞开他的心扉,让我们窥见他灵魂的深处:「我对尘世的贪恋都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我心里已没有任何渴望世俗事物的火花,只有潺潺的活水在我心里低语,『到天父这来。』」[2]

植根于天堂的植物

在圣依纳爵内心的低语-到天父这来!这是我们所有人想与天主结合为一最成熟的、自然和超然的期盼。古希腊哲学家早已在我们存在的深处发现了我们对神圣事物的向往、对真正的家乡的渴望,好像我们「不是尘世的,而是天堂的植物。」[3] 本笃十六世在他讲解祈祷的教理中,强调古往今来的所有文化都见证了人类对天主的渴望:「所有男人和女人对无限和永恒的渴望、对美丽的追求、对爱情的饥渴、对光明和真理的需求都激励他们趋向绝对性。圣多玛斯阿奎纳,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之一,将祈祷定义为『人类渴望天主的表达。』这种对天主的吸引力,是天主亲自放在我们内心的,即是祈祷的灵魂。」[4]

我们这世代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内心的分割」,尽管有时有人对此并不注意。通常,我们发现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单一工作上。我们看到生活中不同的面向不能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我们很难把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连结起来,也不知如何把生活中这么多千变万化的想法和感受融合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甚至可能不得不面对自己多样的「版本」。我们渴望生活的合一,但是这种合一并非像当今其他的许多产品一样被「制造出来」。

在我们新千禧年开始时,圣若望保禄二世说道:「尽管今天的世界已普遍世俗化,但也『普遍有着对灵性的需求』,而且多半是『对祈祷的重新需求』。」[5] 今天,我们也在网络上看到了许多创意,目的在增强我们外在和内在的沉默、聆听和集中精神的能力,以使我们的身体与精神能和谐共处。这些理当可以提供某种自然的平静。但是基督徒的祈祷提供我们的宁静,不仅是短暂的平衡,而是与对生命合一的认知,源自于与天主亲密的关系。

祈祷是一件礼物,在我们内心衍生出一种新的、合一的现实观。「是在养成一系列的操练和惯例之前的内在态度,是在崇敬朝拜或赞颂之前,亲临于主的存有方式。」[6] 显然,这种「内在态度」、「亲临于主的存有方式」,不是一夕之间发生的,也不是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天主能赐于我们的;那是件礼物,也是一项任务。

用灵魂的眼光看永恒

在圣施礼华于1967年10月「朝向成圣」的讲道中,扼要的描述了祈祷生活的途径。[7] 从他自己的经历讲来,我们开始祈祷时,经常会用童年时就背下来的简单口祷。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与耶稣的友谊不断加强,逐渐学会进入耶稣的受难、死亡和复活,并努力以祂的榜样和教导为我们生活的基础。我们内心开始意识到有需要去辨识和接近天主圣三:圣父、圣子、圣神。主业团的创办人向我们保证,时间成熟了,我们开始过着默观的生活:「我们的双唇干渴裂开,渴望在活水泉源畅饮,我们整天在丰盛清澈的永生水泉中行走。言语变得没有用,因唇舌已不能表达,理智静止了,不需思考,只需注视!」[8]

在这条祈祷的路上,无论我们找到自己在何处,我们都可以自问:我的祈祷与我对永生的盼望有什么关系?当我们说祈祷变成「注视」而不再是言语的问题,意思是什么?

透过我们的祈祷,我们希望在此时此地,就能像天主那样的看到受造界。在祂的帮助下,我们以发自于爱的「单纯直觉」[9] 来掌握周围发生的一切。这是祈祷的最大成果,并且可改变我们的一生。祈祷不仅能帮助我们改变某些态度或克服我们的缺点。基督徒的祈祷首先是要朝向与天主结合的目标,从现在开始逐步学习以祂的方式观察世界。天主要用自己的光照来治愈我们的视野、我们看待世界和周围众人的方式。我们通过耶稣与天主建立的爱情关系,不仅关乎于我们所「做」的事情,更关乎它改变了我们的「身份」。

藉由天主的帮助,我们锻炼出这种超然的「观察方式」,我们学习去发现隐藏在每个受造现实中的美善,即使这美善很难被人发现。因为没有任何事物能逃脱天主慈爱的计画,它永远比任何邪恶都强大。因此,我们学习以新的方式重视尊敬他人的自由、放弃为他人做决定的诱惑,彷佛万有的命运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行动。我们也更清楚的理解:天主的作为有其自己的方式和时间,我们既不该也不可控制。默观祈祷也帮助我们除免希望立即解决每个问题的执着痴迷,于是,更容易发现我们周围的一切、及世上的创伤和弱点中,存在的光明。

用天主的眼睛来看,使我们摆脱了与其他人的「暴力」关系,因为我们想进一步使祂的全能之爱在他们身上成全,而不是由于我们笨拙的干预反而阻碍了它。圣多玛斯阿奎那说:「当我们面对面观看天主时,(格前13:12)我们感受到完全的幸福,默观在未来的生命中将是完美的。」[10] 祈祷的力量让我们在世上已可分享这天主的视野,尽管总还是「像看镜子一样」。(格前13:12)

1972年,在葡萄牙的一次聚会中,有人问圣施礼华如何以基督徒的方式面对日常的问题。主业团的创办人特别指出,祈祷的生活有助于以新的方式看待事物:「我们获得了不同的标准;我们用灵魂的眼睛来看事物、思考永恒和天主的爱,这也是永恒的。」[11] 他经常说:「我每天更加相信天堂的福乐,是为那些懂得如何在世上快乐生活的人。」[12] 十四世纪的一位拜占庭神学家说过类似的话:「祈祷不仅为我们准备了真实的生活;还能使我们现在就过那种生活,并且已经能按照它采取行动。」[13]

冷静。平安。扎实的内在生命

当《天主教教理》转向祈祷的话题时,提出一个令我们惊讶,并可永久检视自己良心的问题:「祈祷时,我们从何处说起呢?是从我们的高傲和我们自己的愿望吗?抑或是从谦虚和忏悔的心的『深处』呢?(咏 130:14)『谁若谦抑自下,将被高举。』谦虚是祈祷的基础。」[14]

默观祈祷需要我们「朝永恒观看」,这只能在谦卑的沃土上;在对天主能解决问题上,并持开放态度的氛围中,而不是在我们自己的氛围中成长。在实践中,有时我们对自己的智能和计画过度自信到好像天主几乎不存在一样。我们总是得在人和事之前培养新的谦卑,这才是天主行动的沃土。教宗方济各在以祈祷为主题的教理讲授中,指出达味王的经历:「在他眼前展现出的世界并非是个沉默的场景。在事情发展的背后,他的观察捕捉到一个伟大的奥秘。这正是从祈祷萌生的:深信生命不是毫无意义的溜过我们身旁,而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奥秘。」[15]

然后,透过分享默观祈祷提供给我们以世界中心的「观察方式」,我们即可尽己所能地在这一生中满足我们内心想与天主、与他人合一的饥渴。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为教会和其他男女不遗余力的工作,看到我们的才能蓬勃发展,「就像一棵种植在溪畔的树,准时结果,枝叶不枯。」(咏1:3)我们能预尝到我们在永恒中注定的和谐,以及世界永远无法提供的和平:「冲!冲!冲!做这个,做那个!狂热的、疯狂的想要行动!做出让人赞叹的物质成果……他们只为『今天』而工作,他们的眼光只限于『今天』。而你必须以永恒的眼光去看一切事物,把过去和未来都『掌握在眼前』。冷静。平安。扎实的内在生命。」[16]

安德斯马图特(Andres Cardenas Matute)


[1] 安提约基雅的圣依纳爵《致罗马人书》4

[2] 同上,7

[3] 柏拉图,Timaeus, 90a

[4] 本笃十六世,接见,2011年5月11日

[5] 圣若望保禄二世《新千年的开始》33

[6] 本笃十六世,接见,2011年5月11日

[7] 圣施礼华《天主之友》306

[8] 同上,307

[9] 多玛斯阿奎那定义默观为对出于爱的真理的直觉理解:“simplex intuitus veritatis ex caritate procedens;” see S. Th. II-II, q.180, a.3, ad 1 and In III Sent., d.35, q.1, a.2, sol.1. 在最近出版的《透过工作的圣德》(edited by Maria Ferrari: Scepter Publishers),一书中,范康仁在圣化工作的情况下讨论默观的定义

[10] 多玛斯阿奎纳,S. Th. II-II, q. 180, a. 4

[11] 圣施礼华,家庭聚会笔记,1972年11月4日

[12] 圣施礼华《炼炉》1005

[13] Nicholas Cabasilas《基督的生平》

[14]《天主教教理》2559

[15] 教宗方济各,接见,2020年6月24日

[16] 圣施礼华《道路》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