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值得的!」(三):让时间成为盟友

「我们的感情需要培养、需要成熟、需要学习;因它可表达真实的自我和自身的关系。并能及时做出关乎我们生活的决定,使我们的存在成为我们回应天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忠诚基于连续的归化
眼前的虚假安全
情感帮助我们认识真理
唤醒我们爱的召唤


有时只需读几页耶稣的生平,就能使我们与祂一起体验到福传的喜悦,也同时体验到福传的疲惫。比方说,祂行了奇迹的那天,让几个饼和几条鱼暴增,喂饱了五千多人。当天晚上,祂上到门徒的船,在水上行走。而当他们最终到达革乃撒勒时,祂治好了那里所有的病人。(参玛14:13-36)对于跟随基督的人来说,那些日子一定是终生难忘的。祂的爱情和神力已捕获了那些人的心灵,致使他们能接受在他们眼前所展开的新思维。但我们也读到,这并不是所有人对祂的反应。就在那些日子里,某些宗教领袖显然为了守护其信仰的基本教义派不衰,就挖空心思地藉由他们的传统,去要求信众履行一千条外在形式的诫律,并且还质问耶稣:「看,你的门徒作安息日不许作的事。」(玛15:2)单纯和复杂之间的对比是这么巨大。经师们指责耶稣和祂的门徒不忠于与天主的关系,且任意而行。但我主利用这个机会强调了真正忠诚生活的核心。

忠诚基于连续的归化

一个真正有成果的人,天主会赞美他为「又好又忠心的仆人」,这句赞美既不仅基于言语,也不仅基于履行外部的诫律。因为不论内心是否真正忠诚,两者都可以与之并存。耶稣用先知依撒意亚的有力话语表明了这一点:「假善人哪!依撒意亚论你们预言的真好,他说:『这民族用嘴唇尊敬我,他们的心却是远离我;他们恭敬我也是假的,因为他们所讲授的教义是人的规律。』」(玛15:7-9)本笃十六世说,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宗教就失去其真正的意义,即在生活中聆听天主的声音,以实现祂的旨意-这是我们存在的真理-从而使我们活出主内自由的真生命;否则宗教则沦为次要实践的习俗罢了。」[1]

当然,那些经师们的生活几乎都专注于外在的虔诚,和去纠察他人瑕疵的热忱上,虽然在他们年轻时,都曾品尝过真神的经验。当然,那时他们曾慷慨地回应了分享天主生活中爱的邀请,并怀抱真正的渴望。在阅读这类经文时,我们都不止一次地考虑这一事实,并质疑:他们热爱上主的初衷呢?毕竟,我们不能仅因为那些从未放弃他们作为宗教领袖头衔的经师,而称他们为「信实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忠诚?

当圣施礼华反思这个把每一信徒与教会联系在一起的环节时,他强调这不只是一个「(在教会内)留下来」的问题。关键不单纯是拥有一张领洗证书、或参加某些仪式而已。「信仰基督教并不是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仅仅留在教会里,任凭岁月的流逝是不够的。在我们的生命中,在身为基督徒的生活中,我们的第一次皈依-我们每个人都依稀记得那个独特的时刻,当我们清楚地了解上主对我们一切的要求-当然非常重要。但后来的皈依更加重要,而且要求越来越大。」[2] 忠诚与负面的态度毫不相干;它不是单纯的「不在教会外面」而已。反之,需要的是我们不断更新的回应,向与时俱进的新意开放,就是由连续不断的皈依所构成。为了建立一个真正忠诚的生活,我们必须牢记,依照我们的个人生命史,我们只是暂时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成为我们自己。

眼前的虚假安全

为了想更透彻地理解时间的本质,真不知吸引了古今中外多少的思想家和作家。同样在电影中,例如,我们发现许多故事都在利用时间作试验:用暂停、向前或向后、删除时间的手法,玩弄一个假设的可能性。时间是人类生命之谜的一部分。奥思定承认:「我的心急欲解开这个纠缠不清的谜,已被止不住的渴望所点燃。」[3] 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个越来越惯于即时性的文化中,这种与时间的关系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由于我们有诸多可能在「此时此地」体验到我们存在的许多方面,从沟通到购买商品或产生情感,因此我们可能将需要时间才能结出果实、展示美丽、成长强壮的事物,反而视之为怪异的、几乎不可触及的。而忠诚却正是位居其中,毫不例外。

时间可以意味着机会、发展、生命。但同时也可以意味着延迟、短暂、乏味。我们怎样才能把时间看成盟友,而非敌人?我们怎样才能把时间看成是天主旨意的途径,从而使快乐和富于绩效的生活充满着陪伴及和平,成为我们的好光景?忠诚,因为它不是即时的情感或即时的奖赏,所以在成为事实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些不确定性,然而可断言它是良性的,因为它要求我们一直维持关注的态度;令我们始终保持爱的创意。

由于这是个产生在两人之间的善,因而忠贞经常面临着这类的诱惑:想要我们用自己刻板的、快速的虚假安全感,来取代需要时间的「正面的不确定性」,因而排挤了对方。在心理上,我们可能会受到把对方搁在一边的诱惑,取而代之的是为自己的需求而量身订做的即时安全。这就是以色列人民在与天主的关系中时常发生的情况。圣经向我们显示了对真神的忠诚与偶像崇拜之间的差别,即是否把信仰放在我们自己用双手建造、可掌控的东西上。

试想天主深爱的子民,打造了一个金属雕像来敬拜的场景,实在令人难以想象。「众百姓即将他们耳上的金环摘下,送到亚郎跟前。亚郎从他们手里接过来,制了一个模型,用来铸了一个牛像。他们遂说:『以色列,这就是领你出埃及国的天主。』」(出32:3-4)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民如此的混乱?是什么让他们认为自己被真正拯救、陪伴他们上路的「那位」抛弃了?答案就在圣经的同一页上:他们所以这样做,只是因为「百姓见梅瑟迟迟不下山。」(出32:1)他们被自己焦急的心情,想加速天主的时间所出卖了;他们让自己被需要立即得到可测量、可量化的安全感冲昏头脑,而不是将自己交付给信德的保证。

那么,偶像崇拜和忠诚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当我们允许自己受到寻找安全感的诱惑时,我们就在崇拜假神;但这并非出于对他人的爱、出于视他人为礼物的安全感,而是基于自我肯定的安全感;基于自己能掌控的安全感。金牛犊的那段历史延续了无数世纪,我们可找到许多不同崇拜偶像表达方式。今天,偶像崇拜的形式更是光怪陆离:我们寄望人具有天主才能满足所期待的非凡超圣之神能;把我们的职业生涯,视为赢得掌声之处;为纵容自我的嗜好,而剥夺我们所爱的人的时间;甚至可能是过去曾引导我们找到真神的某些虔敬习俗,现在也变相了。

在困难的时刻,当我们的内心世界被动摇时,我们就想逃离时间的眩晕;当我们想告诉自己,自己是很重要、而非无足轻重的,我们即会陷入铸造金牛的诱惑。那么,忠诚的意思就是先揭露那些人手制做的假安全面具,进而把我们的信赖全然放在天主身上。「信德是忠诚的基础。不是徒劳地信赖我们人的能力,而是相信天主,相信祂是希望的基础。」[4]

情感帮助我们认识真理

「忠诚涵盖了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因为它涉及整个人的智力、意志、感受、关系和记忆。」[5] 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宣称天主要求的不仅是我们的言语,或仅是对某些外在诫命的履行,而是在于我们的内心。祂在另一个场合引用先知欧瑟亚的话说,「我喜欢仁爱胜过祭献。」(参玛9:13)当一个法利塞人问及最重要的诫命时,祂再次用圣经中的话回答:「『你应全心,全灵,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这是最大也是第一条诫命。」(玛22:36-38)

在宣讲圣神的教义中,圣若望保禄二世解释了三位一体的第三位如何「渗透和感动我们的整个存在:智力、意志、情感和身体的本性,以致我们的『新本性』使时空充满了福音的新意。」[6] 我主热切地渴望我们的幸福,因此祂不希望我们内部有「骨折」。祂希望我们与祂的关系完全透明,将我们的智慧、欲望、情感、大大小小的决定越来越圆满的整合起来…我们存在的所有面向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成熟,形成持续增长的合一体。为了建立一种深刻忠信的关系,我们官能的和谐发展是攸关重要的。

「我也希望你们有强烈的感情,」圣施礼华说:「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的心放在他所做的事情上,是会不愉快的,心性是扭曲的。」[7] 在许多聚会结束时,主业团的创始人祝福那些懂得用真情处事的「有心人」。因为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心放在自己所做的事上。「耶稣是真正的人,亦有其情绪。面对耶路撒冷的拒绝,祂感到忧苦(玛23:37),甚至流泪(参路19:41);对别人的苦难,祂也表示怜悯之情(谷6:34);祂看到别人哭泣,而感到难过(参若11:33);亦因朋友身故而流泪(参若11:35)。从这些真情流露的表现可见,祂人性之心是向别人敞开的。」[8]

我们的感情需要培养、需要成熟、需要学习;因它可表达真实的自我和自身的关系。我们需要把我们存在的这方面,作为我们回应天主的核心部分,以便能够及时做出关乎我们生活的决定。在此,我们必须要留意避免两个极端:一是有些人否认感情和情绪的价值,试图让它们沉默,彷佛不存在一样;二是那些只凭感觉做决定的人。在这两种情况下,其结果不外是以脆弱的方式活着;要么是像把自己捆绑在偶像上的人的僵硬而告终;要么是不断的改变方向,让自己被最直接的感知牵着鼻子走的迷茫而告终。这两种情况都不能为喜乐的信实开辟出沃土。如果我们不学习将情感融入成熟的生活,就会产生对未来的恐惧,对做出重大决定的恐惧,这会破坏我们曾经提过的:「是的,我想这么做」的稳定性。反之,如果我们将逐渐成熟的情感与我们的智力结合,就会导致一个稳定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既能享受好事,亦能顺服地、平静地承受任何变故的发生。

唤醒我们爱的召唤

在另一个耶稣疲惫不堪的日子,祂靠在井边休息时,被一位非犹太人的妇女注意到。我主知道这个撒玛黎雅妇女的心、她动荡不安的生活、她婚姻不幸的痛苦,使她一再深受伤害。因此祂也明白,她对真正幸福的渴望和对和平的憧憬!所以祂直入主题说道:「你说:『我没有丈夫,』正对;因为你曾有过五个丈夫,而你现在所有的,也不是你的丈夫:你说的这话真对。」(若4:17-18)这个撒玛黎雅妇人可能已经认命了,认为忠诚为她是不可能的;她甚至认为人不是为这伟大崇高的品德而造的。

也许我们在自己的遭遇中,或在我们所爱的人的生活里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然而这一切并不妨碍我们重新开始过忠信的生活,忠信与幸福是同义词。耶稣对我们说,就像这个妇女一样,虽然她还不明白,但是她很快即会成为祂的门徒,开始度新生活:「但谁若喝了我赐与他的水,他将永远不渴;并且我赐给他的水,将在他内成为涌到永生的水泉。」(若4:14)耶稣面对一个生命中屡遭挫折、打击的受伤者,「祂回应妇人对真爱的渴求,让她摆脱所有使其生活黯淡无光的事物,指引她认识福音的圆满喜乐。」[9] 意识到那位撒玛黎雅妇女心中那份对爱的深层召唤的向往,基督果断地采取行动,邀请她有个新的皈依。「这是天主之爱对我们的爱之呼唤,在这种关系中,天主的信实总是首先介入的。」[10]

[1] 本笃十六世,三钟经,2012年9月2日

[2] 圣施礼华《基督正在经过》57

[3] 圣奥思定《忏悔录》11册书,22章

[4] 范康仁蒙席《牧函》2022年3月19日,7

[5] 同上,1

[6] 圣若望保禄二世,一般接见,1998年10月21日

[7] 圣施礼华,家庭聚会笔记,1972年10月2日

[8] 方济各《爱的喜乐》144

[9] 方济各《爱的喜乐》294

[10] 范康仁蒙席《牧函》2022年3月19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