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常年期第九周星期五

一些可以帮助我们在常年期第九周做祈祷的反思。

耶稣向我们揭示了祂的身份
承认耶稣的王国
上主的伟大和亲近


耶稣向我们揭示了祂的身份

在福音的某些场景中,耶稣似乎想隐藏自己的身份。 当魔鬼说出祂的名字时,祂会让魔鬼闭嘴(参阍谷 3:12),祂要求祂所医治的人不要告诉任何人关于奇迹的事(参阊谷 1:44),而一些教导的对象,至少在一开始时,是祂的门徒而不是群众(参阊玛 16:20)。 耶稣知道人们如何将各种各样的愿望和期望投射到默西亚身上:我们都渴望某种解脱,寻求一位救主是很自然的。

然而,在其他时候,耶稣试图向聚集在圣殿里的人表明祂的真正身份。 祂试图纠正他们对默西亚的有限期望。 有些经师遵循犹太传统,期望从达味家族得到一个有尊严、血统良好的人。 这位救主必须是一个有威严的人物,因为他要复兴以色列的后裔。 耶稣试图向他们展示更伟大的东西。 「默西亚」、「主」和「达味之子」这些头衔是不完整的,没有一个头衔表达祂身份的核心:祂是天主圣子。 因此,祂引用了其中一篇诗篇,反问道:「达味自己既称他为主,他怎么又是达味之子呢?」(玛 12:37)

耶稣是天父的爱子;祂的身份是建立在这种关系之上的。 每当我们祈祷时,我们都会与上主进行亲密的对话,第一步是意识到我们在与谁交谈。 圣父、圣子和圣神都想与我们进行爱的对话。 我们可能习惯了上主的亲近,把祂的临在当成理所当然的,以至于形式上把上主包在一个值得尊敬的关系里,而不是子女的关系。 在这个祈祷中,我们可以祈求祂保持我们敬畏的心,帮助我们活在耶稣与天主圣父的亲密关系中。

承认耶稣的王国

承认耶稣基督是天主的圣子,让我们明白祂是我们的主,我们的生命是为祂的王国服务的。 祂的王国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我们没有理由怀疑祂的权威或动机。 上主的大能让我们心中充满平安,引导我们为生命中的一切感谢祂,甚至是我们不理解的事。 有一次,圣施礼华在他灵魂深处听到:「若是天主偕同我们,谁能反对我们呢?(Si Deus nobiscum,quis contra nos?)」若是天主与我们同在,「无论是在世俗化甚至有敌意的环境、还是缺乏金钱或健康、还是在某处就业不稳定的情况下、还是家庭中的复杂问题、还是家庭之外来的困难,没有任何事物能够伤害我们!」[1] 这就是住在上主家中的自信,上主是父亲,祂疯狂地爱着祂的孩子们。

默观耶稣为君王和主也是有要求的。 我们需要这样,因为将带有原罪烙印的生命转向天主圣父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然而天主把祂所有的力量都赐给了我们。 当我们允许祂改变我们时,基督就会在我们心中行动。 祂帮助我们明白,让祂成为生命的主人对我们是有益的;祂与我们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并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中显示出祂的王国。 「承认祂为王意味着接受祂为我们指明道路、我们信任祂,跟随祂。 这意味着日复一日地接受祂的话语作为我们生活的效标;也意味着在祂身上看到我们所服从的权威。 」[2]

教会的传统有时将祈祷描述为一种战斗。 接受耶稣为主意味着净化我们生活的意向,以孝爱的态度一步一步地将一切转向祂。 内在净化的过程既是上主的工作,也是我们的自由奋斗。 我们可以随时问祂,在我们的生命中,祂哪里还不是主?哪些内在态度或倾向妨碍耶稣在我们生命中彰显天父的爱?这是我们的使命,正如圣施礼华向我们保证:「耶稣君王亲自点名召唤你。 祂要求你为天主的圣战而战斗,把你灵魂最崇高的力量贡献出来,为祂服务:你的心灵、你的意志、你的理解力、你的整个存在。 」[3]

上主的伟大和亲近

虽然耶稣在讲述祂的王国时语气严肃,但福音最后还是强调了人们在祂面前的喜乐:「大批群众都喜欢听他。 」(谷 12:37) 即使耶稣纠正经师时,祂的声音或表情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恼怒。 我们很容易感受到祂话语的美善,被它所吸引并向其真理敞开心扉。 当我们接受耶稣为上主的爱子和我们的主时,我们就会找到比世物所能提供的更深的喜乐。 渐渐地,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祈祷,因为是时候简朴地享受赋予我们存在意义的那一位的临在了。

因此,我们的祈祷生活得到了双重的滋养,使其结出硕果。 一方面,我们敬畏耶稣,祂是真正的天主,却随时准备与我们对话。 我们很自然地看到自己的软弱,并意识到我们与祂之间的鸿沟。 就像依撒伯尔在她的表妹玛利亚面前一样,我们可能会问:「吾主的母亲驾临我这里,这是我那里得来的呢?」(路 1:43)另一方面,在每一次祷告中,我们都会惊讶于另一个伟大的信仰真理: 上主就在我们身边。 与耶稣在一起,与祂分享我们的盼望和困难,是我们平安的泉源。 我们了解圣施礼华邀请我们「从今以后,总是努力做所有的事,即使最小的事,去取悦耶稣。 」[4]

圣母的默观生活也是由天主的伟大和她对天主的亲近而得以维持。 我们看到她对天使报喜感到惊讶,因为她不明白为什么上主注意到她。 然而,她很快就服从于想要成为孩子的上主,并永远享受祂的陪伴。 让我们向圣母玛利亚学习。 她全心全意地跟随她的儿子。 她与圣子同心同德在一起,尽管她并不了解一切,但她完全服从于天父的旨意。 」[5]

[1] 蔡浩伟主教,牧函,2016年10月1日

[2] 教宗本笃十六世,2007年4月1日的讲道

[3] 圣施礼华,《犁痕》,962

[4] 圣施礼华,《炼炉》,1041

[5] 教宗方济各,2023年4月2日三钟经前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