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釋義:耶穌顯聖容

四旬期第二主日的福音(甲年)和釋義。

福音(瑪17:1-9)

那時候,耶穌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他的兄弟若望,單獨帶領他們上了一座高山,在他們面前變了容貌:耶穌的面貌發光,有如太陽,他的衣服潔白如光。

忽然,梅瑟和厄里亞,也顯現給他們,正在同耶穌談論。

伯多祿就開口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如果你願意,我就在這裡,搭三個帳棚:一個為你,一個為梅瑟,一個為厄里亞。」

伯多祿還在說話的時候,忽然有一片光耀的雲彩,遮蔽了他們,並且從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從他!」

門徒聽了,就俯伏在地,非常害怕。

於是,耶穌前來,撫摩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一看,見不到任何人,只有耶穌獨自一人。

他們從山上下來的時候,耶穌囑咐他們說:「非等人子從死者中復活,你們不要將所見的,告訴任何人。」

釋義

瑪竇福音將這一場景置於宗徒們關鍵的時刻。耶穌剛剛告訴他們「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要由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受到許多痛苦,並將被殺,但第三天要復活」(瑪16:21)。祂還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們:「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瑪16:24-25)。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想像,這些強烈的聲明會如何令祂的門徒感到不安和恐懼。

但現在祂想藉著對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彰顯祂的榮耀去加強他們的望德。祂在三個門徒的陪同下登上一座高山,正如梅瑟首先在亞郎、納達布和阿彼胡的陪同下攀上西乃山,隨後有七十位以色列長老跟隨著他們(參出24:9)。耶穌也會請求同樣的三位宗徒在革責瑪尼莊園更緊密地陪伴祂,而其他宗徒則留在與耶穌痛苦祈禱的地方較遠之處(參谷14:33)。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陪伴在耶穌身邊的兩個場景:一個是喜樂的光輝,而另一個是苦惱的痛苦,雖然兩者反差很大,但又是密不可分的。因為沒有十字架就沒有光榮。

梅瑟和厄里亞曾在曷勒布山或西乃山上沉思過天主的榮耀並接受了祂的啟示(參出24:15-16和列上19:8),他們也在這座山上陪伴耶穌,「在他們面前變了容貌:他的面貌發光,有如太陽,他的衣服潔白如光。」(第2節)。現在他們默觀天主的榮耀,並與作為天主啟示的那一位親自交談。

伯多祿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悅,而喊道:「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如果你願意,我就在這裡,搭三個帳棚:一個為你,一個為梅瑟,一個為厄里亞。」(第4節)。他表達了每個人內心的渴望去永遠快樂地默觀天主的榮耀--一個我們所有人都被召叫去得到的幸福。聖施禮華喊道:「耶穌:我們想見到祢,想和祢談話!我們想凝視祢,沉浸在祢無限的美麗中,沉浸在永不休止的默觀中!哦,我的基督!見到祢一定是很精彩的!見到祢和被對祢的愛所傷,一定是很精彩的!」[1]

從籠罩他們的明亮雲彩中,他們聽到這些意味深長的話:「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從他!」(第5節)。「我的愛子」這句話是天主在要求亞巴郎犧牲他的兒子依撒格時對他說的話的迴響:「你心愛的獨生子」(創22:2)。因此,在創世紀中亞巴郎準備犧牲依撒格的戲劇性場景與在加爾瓦略山上達到高潮的戲劇性場景之間建立了相似之處,即聖父為了救贖人類而獻出祂的聖子,而作出一個自由地接受了的犧牲。教會在耶穌顯聖容中看到為宗徒們作好準備去幫助他們承受十字架的恥辱。此外,「聽從他」這句話清楚地反映了上主在申命紀中對梅瑟說的話,而梅瑟將這些話傳給了百姓:「上主你的天主,要由你中間,由你兄弟中,為你興起一位像我一樣的先知,你們應聽信他。」(申18:15)

教宗方濟各說:「我想從耶穌顯聖容的事件中總結出兩個重要的元素,而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上升和下降。我們都需要各自,在寂靜的空間中登上山峰,去找到自己並更好地聽到上主的聲音。我們在祈禱中正是這樣做。但是我們不能停留在那裡!在祈禱中與天主相遇,再次激勵我們「下山」,回到平原,在那裡我們會遇到許多因疲勞、疾病、不公、無知、物質和精神上的貧困而壓垮了的弟兄姊妹。對於這些處於困境中的弟兄姊妹,我們藉著與他們分享我們所領受了的恩寵,蒙召去結出那個與天主經歷的成果。」[2]

[1]聖施禮華,《Growing on the Inside(從內裏成長)》,第99頁,在1937年6月4日所講的一個默想。

[2] 教宗方濟各,三鐘經,2014年3月16日。

Francisco Va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