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5月8日:「Si Deus nobiscum,quis contra nos?(若是天主偕同我們,誰能反對我們呢?)」

天主讓聖施禮華以一種非常親密和個人的方式去分享祂聖子的十字架。

聖施禮華的一生可以說是一場無聲的浩劫。天主讓他以一種非常親密和個人的方式去分享祂聖子的十字架。他坦白說:「我現時已經七十歲了,儘管我遭受了所有的痛打,但我認為這一切都是為了淨化我自己,因為我是一個壞蛋。」

他的一生其實是一個不斷的淨化,從童年開始,他經歷三個妹妹的離世,以及家庭經濟困難帶來的艱辛。然後,在修院期間和作為神父的這些年裡,他面對著無數的困難:屈辱、嚴重的挫折、迫害和其他各種苦難。他能以這樣平靜和喜悅的心情去承受這麼多的困難,真是令人驚嘆。毫無疑問,他的超性能量是來自他思考神性父子之情。愛完全戰勝了苦難,因為 —— 正如他向他的靈性孩子們解釋的那樣 —— 即使對我們來說似乎是壞的東西,也是天主為了我們的益處而賜給我們的。他說:「不要忘記,如果上主給我們一些愉快的東西,這是因為祂愛我們,而如果祂給我們一些痛苦的東西,那是看看我們是否愛祂。」

1970年5月8日,即是他前往墨西哥朝聖的前一周,也是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隆重開幕的八年後,他寫信給他的靈性孩子們,請求他們為教會和主業團祈禱,不要間歇或遲緩。創辦人在他的靈魂深處清楚地聽到了上主的聲音。他聽到的是:「Si Deus nobiscum,quis contra nos?(若是天主偕同我們,誰能反對我們呢?)」(羅8:31)這番話語給他帶來了平安和神聖力量的保障,因為天主的手臂是無敵的。祂是不會打敗仗的,也不會不去幫助祂的孩子們的。

從墨西哥回來後,聖施禮華在意大利北部度過了幾個星期,去作一些休息和工作。1970年8月6日早上,蔡浩偉神父像往常一樣去輔聖施禮華的彌撒,他發現他在祭台前,全神貫注地祈禱。在他的靈魂裡迴盪著一些安慰的話,天主讓他明白了對教會和主業團的持續祈禱是多麼令祂喜悅,祂是多麼專注地聆聽著。

這些簡短的話語是恩寵的觸動,使他的靈魂變得堅強,並支持他不斷地與沮喪作鬥爭。它們是由神聖藝術家繪劃的簡單筆觸,以激起創辦人的英勇回應 —— 而它們是做到了的。到了這個時候,聖施禮華已經有了足夠的經驗,能夠識別出標誌著天主話語那明顯的「標記」。在他的具體案例中,他描述了這些話語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們是「簡短、具體、沒有被耳聞 —— 沒有被尋求而發生的。」

(取自Andres Vazquez de Prada,《主業團的創辦人》,第三卷,世上神聖的道路。)

Via Appia Antica by Kevin Martin Jose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