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稱你們為朋友(三):互愛

我們每一份友誼都是一個機會去重新發現基督給我們的友誼的反省。

我稱你們為朋友(三):互愛(收聽普通話錄音)

我稱你們為朋友(三):互愛(收聽廣東話錄音)


雙向的感情
友誼充實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相互的禮物


當士兵們將耶穌囚禁時,宗徒們都被嚇驚而逃走了。由於無能為力,他們不想見證他們所信任的人似乎的失敗。祂的腳被鐵鍊束縛,從夜間空氣的寒冷中,耶穌聽到了那明顯不公義的判決。詞語的含義是扭曲的,而懲罰又過多。看到基督受傷的身體,眾人都吵著要判祂死刑。穿過街上的曲折道路,十字架的重壓,敵對的人群等待著錘子的敲打……最後,吾主的身體被高高舉起。從祂孤獨的絞刑架上,耶穌憐憫地看著那些拒絕歡迎降生成人的天主:「看看有沒有痛苦能像我所受的痛苦?」(哀1:12)。

基督在受難期間無論是在身體上和在精神上的痛苦,都是「在人生中所能受的最大的痛苦」[1] 。祂知道祂將不會被幸免任何痛苦。但是,即使在那一刻,天父也不想剝奪衪聖子友誼的安慰.。在十字架的腳下,耶穌看到若望用與「師傅」見證了那麼多快樂時光的雙眼看著祂。若望為他的朋友提供了讓他們在許多旅程中團結一致的同樣支持。他回來了,並帶來了瑪利亞與他一起。一位在最後晚餐時聽到基督的心跳動的人,只想在那裡去給耶穌他忠實的友誼。我們的主見到瑪利亞和「祂所愛的門徒」時感到安慰(若19:26)。在加爾額畧山上,在天主對人類的愛的最大表示中,耶穌相應地收到了這個人性的愛的標志。也許在幾個小時前祂曾說過的話與祂的心一起跳動:「我稱你們為朋友」(若15:15)。

雙向的感情

在福音中有許多篇頁告訴我們有關耶穌的朋友。雖然通常我們不知道這些深層關係如何形成的任何細節,但我們看到的反應清楚地表明了真正的相互感情的存在。通過閱讀這些段落,我們發現我們的主喜歡和祂的朋友們在一起。祂人性的心並不願意沒有人性的愛的互惠現實(教宗方濟各在談及天主為我們人類是一個怎樣的慈父時對我們説):「耶穌基督的福音向我們啟示了,天主不能沒有我們:「沒有人」,祂永遠不會是一個天主。是祂不能沒有我們,而這是一個巨大的奧蹟!」[2]

例如,我們知道耶穌經常在伯達尼的朋友家中受到歡迎和愛戴。當拉匝祿死後,他的兩個姐妹以完全的信任去接近我們的主,甚至用強硬的言語去表明耶穌與她們家庭的親密關係:「主!若是你在這裡,我的兄弟决不會死!」(若 11:32)。她們的友人因這兩個女人的悲傷而感動,祂無法忍住眼淚(參若11:35)。耶穌在她們的家中找到了一個祂可以休息的地方,在那裏祂感到輕鬆自在,而且可以完全打開自己的心:「在伯達尼的家裡,與拉匝祿,瑪爾大和瑪利亞的精彩對話!」[3]

就像許多人在耶穌那裡找到一個真正的朋友一樣,祂也在別人提供給祂的友誼中找到慰藉。例如,當伯多祿看到那個富有的青少年將自己的靈魂拒之於「愛」的門外時,祂會從伯多祿(他從來不怕大聲表達跟隨耶穌的勇氣)冲動的話中得到支持和安慰:「我們捨棄了一切,跟隨了你。那麽,將來我們可得什麼呢?」(瑪19:27)。對我們主的深愛使伯多祿一直想堅決捍衛他的朋友,甚至當我們的主以完全信任的力量糾正他的時候,他改變了他的生活(參瑪16:21-23; 若13:8-9)。就像耶穌可以依靠伯多祿的大力支持一樣,祂也從若望勇敢的柔情中找到了安息。祂與那個年青門徒進行了多少對話呢!在最後的晚餐中,我們見證了當若望以一個認識他朋友的心的人的信任下仰臥在祂的胸前時,祂如何樂意地歡迎他的溫柔姿態。雖然,當耶穌在山園的痛苦中,若望未能與祂守望相助,並在我們的主被虜走後逃離,但後來他痛悔並回頭。而若望體驗到那份友誼隨著寬恕而變得更加牢固。

「我們通常將天主視為我們平安的源泉和實體。雖然這是真的,但不是全部的真理。例如,我們常常沒有意識到我們也可以安慰天主並給祂安息」[4]。真正的友誼總是雙向的。因此,當我們親身經歷天主怎樣愛我們時,自然的回應就是想報答祂的慈愛—將我們的心靈和內心的門完全向祂敞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給耶穌我們所能擁有的一切慰藉和愛意,這樣祂才能在我們裡面找到祂在伯多祿和若望以及祂在伯達尼的朋友們身上所找到的東西。

友誼充實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就像耶穌有許多朋友,而天主樂與亞當的子孫共處(參箴8:31),因此,我們也有必要去體會這種深切的人性需要。我們生活中的特殊情況導致了我們獲得我們所擁有的朋友以及與他們的親密關係。當我們思考我們的每一個友誼是如何開始的時,我們可能會發現一系列看起來很偶然的事件,將我們結合在一起。我們永遠不應忘記感謝天主這一個寶貴的財富:祂一直希望確保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會享受朋友的陪伴和愛。

在我們生命中遇到的所有人中,天主選擇了其中一些與我們更親近的人。祂利用我們的朋友為我們打開廣闊的全景,向我們傳授新事物,並向我們展示真正的愛是什麼:「我們的朋友幫助我們,去了解在看待人生方面,那些與我們不同觀點的看法,這豐富了我們的內在世界。而當友誼變得深厚,就讓我們更能以不同方式去體驗世界」[5]。擁有許多深厚友誼的魯益師(C.S. Lewis)以其獨特的幽默感說:友誼不是對我們自己高尚品味的獎勵,而是天主向我們揭示其他人的美麗,因而我們學會了以新穎和更豐富的方式來看世界。

耶穌向我們保證:「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28:20)。祂這樣做的其中一種方式是通過愛我們的人:「在困難時刻忠誠地支持我們的朋友也彰顯了上主的眷愛、祂的安慰和祂慈愛的臨在。藉著與朋友相處,我們學會開放、體諒、照顧他人,並走出我們的安逸和孤立,而與人分享生命。因此,「忠實的朋友,是無價之寶」(德6:15)」[6]。從這光照下看友誼就促使我們設法更好地愛我們的朋友,就像耶穌看見他們一樣地去看他們。這種努力應與我們讓自己被稱為朋友的奮鬥齊頭並進,因為沒有這種相互的愛就沒有真正的友誼。[7]

相互的禮物

友誼是一份當不起的禮物,一種基於沒有自我利益的關係。有些人出於「只應取悅天主」的一個誤解了的願望,而用嫉妒和不信任的眼光來看友誼帶來的慰藉。聖施禮華在一篇耶穌聖心節日的講道中强調:「天主沒有說:「以換取你的心,我將給你—個純精神禮的意志。」沒有。祂給了我們一顆心,一顆人心,與基督的心一模一樣。我並沒有一顆心專門愛天主,另一顆心專門愛人。我用同一顆愛我的父母和親友的心來愛基督,愛聖父,愛聖神,愛聖母。我願不厭其煩地反覆强調這一點。我們必須要非常人性化,否則我們就不能分享天主的美善」[8]

我們不應出於效用或功利主義的考慮而選擇我們的朋友,只想從這種關係中獲取什麼。我們只是為他們自己,為他們是誰而愛他們。「真正的友誼―如同愛德,將友情的人性層面提升到超性的層面―本身便極具價值。它不是一種手段或工具」[9]。認識到友誼是一種恩賜,可以防止我們將自己陷入「超級英雄」的心結,認為我們的工作是在幫助其他所有的人,卻沒有意識到我們也需要他人的幫助。我們通往天堂的道路並不是由一籃子要達到的目標構成的,而是與朋友分享的道路,其中重要的部分涉及去學習歡迎他們為我們提供的温情。因此,友誼需要謙遜,才能承認我們是脆弱的,需要人性和神性的温情。這意味著像耶穌和宗徒們一樣地去愛並讓我們自己去被愛。

那些內向的人可能會發覺到更難將自己的心向另一個人敞開心,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需要這樣做,或是因為害怕自己不會被別人了解。那些外向的人可能會發覺到更容易敘述很多自己的經歷,但他們通常不知道如何利用他人的生活經驗來豐富自己的內在世界。在這兩種情況下,我們所有人都需要樹立開放和單純的態度,以便讓我們的朋友進入我們自己的生活和內心世界。但是,儘管有時可能需要付出努力,開放自己去接受友誼這一份恩賜,最終畢竟會使我們更加幸福。

我們所有人都可以草擬一份從我們的朋友那裡學到的重要教訓的清單。我們與每個人的關係是不同的,並為我們靈魂的每個角落帶來了新的曙光。知道我們被愛和被陪伴會帶來巨大的安慰,這使我們想為另一個人做同樣的事情。聖若望保祿二世說,友誼意味著「真誠的愛,是雙向的愛,只期望他人利益的愛,一種會帶來合一與幸福的愛」[10]

知道另一個人稱我們為他的「朋友」永遠不會使我們引以為傲,而只會使我們感激這份恩賜和讓我們充滿陪伴另一個人走上幸福道路的願望。「沒有什麼能讓我們更容易地愛別人,就是當被愛者知道愛我們的人希望我們對這份愛作出充分的回應」[11]。當耶穌稱我們為祂的朋友時,祂總是以這種互惠的力量去做的。「耶穌是你的朋友。一位「真正的朋友」,祂有一顆血肉做的心,和你一樣。祂的目光慈祥,雙眼曾為拉匝祿流過淚。祂也好像愛拉匝祿一樣地愛你」[12]。我們每一份友誼都是一個機會去重新發現基督給我們的友誼的反省。

María del Rincón Yohn


[1] 聖多瑪斯阿奎納,《神學大全》,III,q.46,a.6。

[2] 方濟各,會見,2017年6月7日。

[3] 聖施禮華,《書信》,1965年10月24日。

[4] 蔡浩偉,《Eucaristia y vida cristiana (聖體與基督徒的生活)》,Rialp,2005年,第203頁。

[5] 范康仁,《牧函》,2019年11月1日,第8點。

[6] 方濟各,《生活的基督》,第151 點。

[7] 參聖多瑪斯阿奎納,《神學大全》 II-II,q.23,a.1。

[8]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第166點。

[9] 范康仁,《牧函》,2019年11月1日,第18點。

[10] 若望保祿二世,講話,1988年2月18日。

[11] 聖若望金口,《格林多人後書的講道詞》,14。

[12] 聖施禮華,《道路》,第422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