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事就是愛(四):父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愛得更多

父母的使命不僅限於歡迎天主賜給他們的孩子;它還延續到他們的一生,並以天堂為其目標。有關聖召系列的一篇新文章。

偉大的事就是愛(四):父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愛得更多(收聽普通話錄音)

雅各伯和若望的母親渴望與耶穌交談。她信任地跪在祂面前,說她想問祂一些事情。「耶穌對她說:『你要什麼?』她回答說:『你叫我的兩個兒子,在你王國內,一個坐在你的右邊,一個坐在你的左邊。』」(瑪 20:21)。耶穌可能對這位執著的母親所提出來的要求微笑了。但是不久祂將賜予她的兒子們她從未夢想到的更多的東西。祂將居留在他們心中,並賦予他們普世且永恆的使命。

那時才開始建立的教會,今天正在經歷一種新使徒工作的衝擊。通過最近幾任的羅馬教宗,我主正在呼召教會進行「更新的傳教熱情」 [1] 這是第二個到第三個千年之間的主要特徵之一。在這場冒險中,家庭扮演著關鍵角色。母親、父親、祖父母是主要人物:他們處於福傳的最前線。因為家庭「是天主之愛展現在我們生命中的頭一個地方,這事實超越我們所能做到,或做不到的。」 [2] 在家庭中,我們學習如何祈禱,用我們一生持續會說的話;在家庭中,我們培養世界觀和塑成個性。[3] 家被視為健全的環境,天主可在其上播種的好土壤,以便結出果實,有結一百倍的,有結六十倍的,有結三十倍的。」(瑪 13:23)。

聖人的父母

當我主向聖施禮華顯示祂召叫主業團在世上散播聖德的偉大全景時,他不過是位年輕的神父。他意識到自己不可延遲這使命,於是要求他的神師讓他多做祈禱和補贖。為了證明他要求的合理性,他寫信給神師說:「天主要我這樣做,除了要我成為聖人和父親之外,還要我成為聖人的老師和嚮導。」 [4] 以某種方式來說,我們可以把這些話引用在任何家庭的為人父母身上,因為真正的聖德是能被分享,並為身邊的人帶來光明。因此,如果我們渴望真正的聖德,我們每個人都受召成為「聖人和父親,及聖人的老師和嚮導。」聖施禮華從很早起就開始談及「婚姻的聖召」。[5] 他知道這種說法會讓許多人感到驚訝,但他堅信婚姻是通往聖德的真正途徑,夫妻之愛非常接近天主的心。他說過一個驚人的短語:「我用兩隻手祝福這種愛,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用兩隻手說,我會立刻回答:因為我沒有四隻手![6]

父母的使命不僅限於歡迎天主賜給他們的孩子;它還延續到他們的一生,並以天堂為其目標。儘管有時父母對孩子的感情似乎又脆弱又不完美,但事實上,父親與母親之間的結合根深蒂固,以至於能無限地自我奉獻:任何母親都會心甘情願地在醫院的病床上,替代痛苦孩子的位置。

聖經裡充滿了以天主賜給他們的孩子感到榮幸和自豪的父母。亞伯拉罕和撒拉;梅瑟的母親;撒慕爾的母親亞納;馬加伯七個兄弟的母親;客納罕女子為女兒懇求耶穌;納因的寡婦;依撒伯爾和匝加利亞;特別是聖母和聖若瑟。這些都是我們可以託付我們的家庭給他們的代禱者,這樣他們能成為新一代聖德的男女主角了。

我們深知,身為父母與十字架和苦難息息相關。有時滿懷歡樂和滿足感,但是孩子發育和成熟的過程總會有許多困難陪伴著,有些較小而有些則不是那麼小:沒有睡眠的夜晚、青春期的叛逆、找工作的困難、尋找合適的對象來分享生活……等。

尤其痛苦的是看到孩子有時做出錯誤的決定,或使自己遠離教會。父母們確實已設法在信仰中培養他們;他們努力向孩子顯示基督徒生活的吸引力。因此,他們可能會問自己:我們做錯了什麼?儘管這個問題可能會出現,並不奇怪,然而他們不應該因此折磨自己。的確,父母承擔起教育子女的主要責任,但他們並非是唯一影響子女的人。周圍的環境常使孩子對生活面引起其他的看法,似乎更具吸引力和說服力,或者使信仰世界變得遙遠而且不切實際。最重要的是,孩子們有自己的自由去決定自己想走的道路。

有時候,只是孩子需要保持自己跟父母的距離,為了重新發現自己對父母的感恩之心。當這種情況發生時,父母需要耐心等待。儘管他們的孩子走了一條錯誤的道路,但他們仍然需要真正地接受他們,並向他們表達愛意,並避免讓他們承受任何不當的壓力,最終可能導致他們走得更遠。「通常只有等待,別無選擇;祈禱和耐心、溫柔、大度和慈悲的等待。」 [7] 在浪子回頭的比喻中,那位父親的榜樣是非常的有啟發性。(參路 15:11-32)雖然他意識到兒子犯的錯誤,但他也很清楚自己必須等待。

無論如何,要母親或父親在孩子長大後接受他們的自由,總不是那麼容易,還因為某些決定雖然本身是好的,但卻與父母的意願不合。一些父母甚至開始視自己為孩子生活的旁觀者,即使直到此刻,孩子幾乎仍然需要父母的一切。然而,儘管看起來似乎很矛盾,但此時孩子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父母。那些教他們如何吃飯和走路的人,在孩子開闢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時,該隨著他們自由的發展而繼續陪伴。現在,父母被稱為老師和嚮導。

聖人的老師

父母常常沒有意識到,自己才是真正的老師。透過潛移默化,他們幾乎將很多的東西都傳遞給了孩子,讓他們終生受用。他們必須教育孩子,特別是在最重要的一門藝術:學習如何去愛和被愛。這裡最困難的一課是自由的真正意義。

首先,父母需要幫助他們克服一些今天似乎無可爭議的偏見,例如:認為自由意味著「一個人可以隨心所欲,不受任何法律的限制。」 [8] 然而,他們真正面對自己的挑戰是要具有耐心和毅力,喚醒孩子心裡喜歡做些日積月累能加強自己的善行。這樣,孩子不會只看到父母要求他們所做之事的困難,而會培養出「樂於助人」的能力。[9] 在這種成長道路上,孩子有時會無法欣賞父母教給他們的一切。確實,父母經常還得學習如何更好地教育子女:一個人並非天生就知道如何成為好父母親。然而,儘管在教養方式上可能有些錯誤,但假以時日,孩子們會更深刻的欣賞自己在家中所學的一切。正如聖施禮華談到一些他的母親曾經給他的勸言:「很多年以後,我才看清那些話有多明智。」 [10]

孩子們遲早會發現父母對他們的愛有多深,以及對他們人生的解答教導得多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傑作《卡拉馬助夫兄弟》的尾聲中,充分地表達了這一點:「一個好的回憶,特別是兒童時代,從父母的家庭得來的回憶,是人生最高尚、最健康、最有益的東西。人們對你們講許多關於教育的話,但是從孩童時代保存下來的美麗的、神聖的回憶,也許是最好的回憶。如果人能將許多這類的回憶帶到生命裡來,他便一輩子得救。甚至假若只有一個好的回憶留在我們心裡,也許在關鍵的時刻它能成為拯救我們的一個憑藉。」父母知道他們的任務是播種,並耐心等待他們的勤勞努力獲得的成果,儘管他們可能永遠看不到所結的果實。

聖人的嚮導

嚮導是為人帶路並教別人遵循或開拓道路的人。因此,他需要非常熟悉地形並陪伴頭一次去旅行的人。好的領導者和老師能塑造頭腦和心靈。載伯德的妻子撒羅默陪伴她的兒子跟著基督的路行走,並出現在十字架下。只有若望加入她的行列,而雅各伯最終成為第一個為耶穌奉獻生命的宗徒。在周日清晨,她也與瑪麗德蓮一起出現在墓穴。若望很快就跟著她去了。

每個嚮導有時都需要面對一個複雜而具有挑戰性的旅程。在人生的旅途中亦不例外,其中之一就是回應天主召喚的途徑。陪伴孩子分辨他們的聖召是身為父母使命的重要部分。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麼他們可能會很恐懼面對這具有挑戰性的一步。聖施禮華告訴一群年輕人:「害怕嗎?若望一書,第四章的一些話,刻在我的心版上:『那恐懼的,在愛內還沒有圓滿。』Qui autem timet, non est perfectus in caritate.(若一 4:18)一個害怕的人不知道該如何去愛。你們所有人都知道如何去愛,所以你們沒有恐懼。害怕什麼?你知道怎麼愛;因此,你們沒有恐懼。前進!」 [11]

當然,母親或父親最大的擔憂是子女的幸福。但是他們常常可能對子女幸福應走的途徑有自己的想法。有時,父母夢想著某個職業前途,但與子女的真正能力無法相配。或者,他們可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但「不要太過頭了。」也許他們已忘記福音信息的某些部分,有時很激進,甚至令人感到不安。因此,如果他們深深地受了基督教的薰陶,還有更多不可避免的原因,「每個孩子都會運用其自由,打破常規,想出各種使我們感到驚喜的計劃,這乃是好事。教育包括鼓勵孩子負責任地運用自由,且在面對抉擇時,能夠明理且明智地作出決定。」[12]

通常父母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且,他們希望把最好的提供給他們,因此自然而然地,他們擔心自己的選擇是否會使孩子幸福,並考慮到他們的未來,以期實現人世的榮華,並尋求對他們的保護和幫助。[13] 因此,當孩子開始分辨天主可能的召喚時,父母面對著扮演審慎的嚮導的美麗角色。當聖施禮華向他父親談論自己的聖召時,他父親告訴他:「再多想一想。」但他馬上補充說:「我不會妨礙你的。[14] 因此,在子女做屬靈的決定時,父母如要嘗試提供現實且明智的建議的話,他們需要學會尊重孩子的自由,並察覺天主的恩典在他們的心中的作用,以免(無論是否刻意的)成為天主計劃的障礙。

此外,孩子們通常不能意識到自己的召喚,對父母會有多麼強烈的「衝擊」。聖施禮華說,他唯獨一次看到父親哭泣,就是當他告訴父親他想當神父時。[15] 父母需要慷慨大方,才能陪伴孩子走上有異於他們期望的人生道路。因此,他們很難放棄自己的一些計劃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天主對父母的要求,不亞於對孩子的要求:這種痛苦是非常人性的,可是在天主的恩典下,也是非常神聖的。

正如聖施禮華曾經說過的那樣,這些「衝擊」也可能是檢視自己的時刻,因為孩子全心全意地愛天主,回應聖召,百分之九十要歸功於自己的父母。[16] 天主非常清楚可能會要求父母做出的犧牲:要熱情和自由地接受孩子的決定。為拯救我們而獻出自己的獨生子的祂,比任何人都更了解這一點。

當父母慷慨地接受天主對孩子的呼召,且不自私地抓緊孩子時,他們便為許多人帶來從天降下的豐盛祝福。幾個世紀以來,這種情況經常發生。當耶穌召叫若望和雅各伯跟隨祂,並捨棄一切時,他們正在幫助父親修補魚網。載伯德繼續補網,也許有點生氣,但他還是讓他們離開了。他大概花了一些時間才覺悟到是天主親自進入他的家庭。但是最後,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這個新的「捕撈」事業中,喜樂的在「無邊無際的海洋」的使徒工作中,他是多麼高興。

比以往更需要

當子女為自己的生命做出重大決定時,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父母。作母親或父親的經常可以覺察到孩子細微的悲傷,即使從遠處,正如他們也可感同身受到他們真正的喜悅。因此,他們在幫助他們快樂和忠實時,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要發揮這個新的作用,也許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認識到自己收到的禮物。在天主的臨在下考慮這一點,他們將意識到:「為父母而言,當天主向他們要他們的子女時,他們並非在作『犧牲』。同樣,為那些蒙天主召叫的人,追隨天主也不是犧牲。相反地,這是極大的榮譽,一個偉大而神聖的、自豪的動機,天主偏愛的標記,天主在特殊時刻所顯示的一份不尋常的愛,但這份愛自亙古以來已存留在祂的心裡。」 [17]

他們是使這個聖召成為可能的人,是生命的禮物的延續。因此,聖施禮華常對父母說:「我祝賀你們,因為耶穌青睞了你們心中的寶貝,完全為祂自己……單獨為祂自己![18]

因此,在我主的眼中,父母的祈禱非常重要。我們可以在聖經和歷史上找到多少出色的代禱例子!聖莫尼卡為兒子奧思丁的皈依,她信任和堅持的祈禱也許是最著名的;實際上有數不清的例子。在每個聖召的背後,「總是有某人強烈而密切的祈禱:祖母、祖父、母親、父親、團體……聖召是在祈禱中和藉由祈禱而誕生的;只有透過祈禱,他們才能持之以恆,開花結果。[19] 一旦走上聖召的道路,能跟隨它走到底,大部分取決於那些最愛的那個人的祈禱。

伴隨著祈禱,父母需要與孩子保持親密關係。看到自己父母對他們嶄新的人生使命感到興趣,將極大地增強孩子的忠誠度。父母常有很大的願望,但沒有明確地表達,希望在這條自我付出的道路上,幫助並分享子女的幸福。他們需要體驗自己生活的成果。有時是孩子們以討好的方式向他們尋求建言、幫助或祈禱。有多少個父親和母親的故事,他們透過孩子的聖召,發現了自己也被召喚修養聖德!

雅各伯和若望兄弟的自我奉獻是無法估量的。但是我們可以確定,教會這兩根樑柱的聖召,絕大部分歸功於他們的雙親。雅各伯將天主之愛帶到了當時世界的盡頭,而若望則以筆墨宣告天主之愛,是有史以來關於愛情最美的文字。我們所有獲得信仰的人,要向這對來自加里肋亞海邊的夫婦,由於他們的自我奉獻而應該深表感謝。載伯德和撒羅默的名字將與使徒們一直的傳述著,直到今世的終結。

「你們大家拿去吃:這就是我的身體,將為你們而犧牲。」 [20] 真正愛天主的父母,親眼目睹自己的孩子完全的委身於祂,對於我主在彌撒中奉獻的言語,享有一種特殊的理解。就某種方式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也體驗了我主的言語。他們奉獻了他們的孩子,以便其他人可以獲得養分和生命。因此,他們的孩子在某種程度上「倍增」了自己的母性和父性。透過說出這個新的「是」,他們團結起來參與救贖的工作,救贖工作的最高峰是基督在受難時的(對天父說的)「是」,亦從一個卑微的家中,由瑪利亞說出的一聲「是」開始。

狄牙哥扎爾比迪亞(Diego Zalbidea)


[1] 聖保祿六世,宗座勸諭《在新世界中傳福音》1975年12月8日,82

[2] 范康仁,牧函,2017年6月4日

[3] 參《天主教教理》1655-1666年

[4] 聖施禮華,個人筆記,1752

[5] 聖施禮華《道路》27

[6]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184

[7] 方濟各,一般覲見,2015年2月4日

[8] 范康仁,牧函,2018年1月9日,5

[9] Reaching the Entire Person, Role of the Emotions (I),參見opusdei.org

[10] 聖施禮華,家庭聚會筆記,1958年2月17

[11] 聖施禮華,與年輕人聚會筆記,1972年11月

[12] 方濟各,宗座勸諭《愛的喜樂》2016年3月19日,262。聖施禮華用幽默的口吻談到了這個問題:「孩子一出生,媽媽已經計劃要他娶某給特定的女孩為妻,他們會這做那。爸爸則考慮男孩的職業生涯。兩個人合寫一本小說,一部奇妙的浪漫小說。之後,男孩長大了,聰明有為,因為他的父母教養的好,然後他對他們說:您們的那本小說不符合我的喜好。引起一場不愉快的爭執。」(與家庭聚會筆記,1972年11月4日)

[13] 聖施禮華在這裡使用的慣用語是“de tejas abajo”「有鑑於這個世界的關注」。蔡浩偉《施禮華真福回憶錄》Rialp,馬德里,2000年,第99頁

[14] Ana Sastre,Tiempo de caminar, Rialp,馬德里,1989,p. 52

[15] 參Andres Vazquez de Prada《主業團創辦人》第一冊,第 73頁

[16] 參聖施禮華《與施禮華蒙席會談》104

[17] 聖施禮華《鍊爐》18

[18] 聖施禮華於1960年10月22日,與一些家庭會面

[19] 方濟各,中午念「聖母喜樂經」,2013年4月21日

[20] 羅馬感恩經本,祝聖聖體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