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事就是愛(二):你可能會有什麼樣的生活

「今天,此刻,天主繼續尋找並敲開每個人的心門。」這是分辨個人生活中聖召一系列文章的中的第二篇。

偉大的事就是愛(二):你可能會有什麼樣的生活(收聽普通話錄音)

偉大的事就是愛(二):你可能會有什麼樣的生活(收聽廣東話錄音)


從美索不達米亞可以看到了一些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的興衰:叔默爾人、巴比倫人、加色丁人......雖然我們可能在學校裡研究它們,但這些文化似乎很遙遠,而且與今天的我們好像沒有甚麼關係。然而,這個地理景觀是構成我們家族前輩的老家。他的名字是亞巴郎,直到天主改名為亞巴辣罕。聖經說他在基督誕生之前1850年就已經存在了。四千年後,我們仍然記得他,特別是在彌撒時我們稱他為「我們信仰之父」 [1] 因為他開始了我們的大家庭。

「我以你的名字召叫了你」

亞巴郎是歷史上第一批回應天主召喚的人之一。就他而言,天主向他提出了一個非常特殊的要求:「離開你的故鄉、你的家族和父家,往我指給你的地方去。」(創12:1)。在他之後還有:梅瑟、撒慕爾、厄里亞和其他先知……他們都聽到天主的聲音用這種或那種方式邀請他們「走出」自己的鄉土,並在祂的臨在中開始過新生活。和亞巴郎一樣,天主應許每一個人,都會在生命中實踐偉大的事:「要使你成為一個大民族,我必祝福你,使你成名,成為一個福源。」(創12: 2)。尤其特殊的是,祂「以他們的名字」召叫了每個人;因此,除了敘述天主的行為之外,舊約還包括那些回應天主召喚的人的名字。在給希伯來人書信中,對他們讚美不已。(參希11:1-40)

當天主派遣祂的兒子進入世界後,召喚的力度改變了。那些被召喚的人不僅聽到天主的聲音;而且也看到了一張面孔:納匝肋人耶穌。天主也召叫他們開始度一個新生活,並在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我們知道他們的名字:瑪麗德蓮、伯多祿、若望、安德肋……我們也要以感激之心記住他們。

之後呢?也許看來,在耶穌升天後,天主即從人類歷史中隱退了。事實上祂不僅繼續行動,而且更積極了。當祂在世上時,祂只揀選了一小群人。但在過去的兩千年裡,天主已經「改變了成千成萬男女的計劃」,為他們開闢了他們自己永遠無法想像的新視野。我們知道其中許多人的名字,因為他們被教會列為聖人。然後,「來自各邦國、各支派、各民族、各異語的龐大數目的男女,」(默7:9)他們是真正「歷史的主角」,不為人知的聖人。[2]

今天,此刻,天主繼續尋找並敲開每個人的心門。聖施禮華喜歡思考先知依撒意亞書中的這段經文:「你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我以你的名字召叫了你,你是我的。」(依43:1)。對他來說,冥想這些話語「就像蜂窩裡的蜂蜜一樣甜蜜。」 [3] 因為這些話讓他的心靈感受到天主以個人、獨特的方式愛上他。

這些話對於我們來說也像是蜂蜜一樣的甘甜,因為它們展示了天主對我們生命的重要性。祂依賴每個人,並邀請每個男女跟隨祂。每個基督徒的夢想都是將自己的名字寫在天主的心版上;透過回應祂的召喚,這個夢想是每個人都能實現的。

「請你仰觀蒼天,數點星辰,你能夠數清嗎?」

身為偉大聖人生命的延續,用這種方式看待自己的生活似乎有些誇張。我們體驗到自己的弱點。梅瑟、耶肋米亞和厄里亞都是一樣,他們也都有軟弱犯錯的時候。 [4] 例如:依撒意亞本人曾經說過:「我白白勤勞了,我枉費了氣力而毫無益處。」(依49:4)。確實,有時我們的生活就像這樣,沒有意義或生趣,看到自己的努力輕易就被削減了。似乎在經歷失敗、痛苦和死亡時,「我為何而活」這個問題就浮現了。

天主完全了解我們的弱點,以及我們感到多麼的不安。然而祂仍尋找我們,先知不讓自己被抱怨的吶喊所淹沒,而認出上主的聲音:「我更要使你作萬民的光明,使我的救恩達於地極。」(依49:6)。我們很軟弱,但這並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寫照。正如教宗寫道:「我們應看清我們的軟弱,但也要讓耶穌掌管我們的軟弱,並派遣我們去履行使命。我們是軟弱的,但也是一個寶藏的傳遞者;這寶藏使我們變得偉大,並使那些接受它的人變得更美善、更幸福。」[5]

神聖的召喚是出自天主偉大的慈悲:祂愛我、祂重視我的記號。「天主指望你的是因為你是什麼,而不是因為你所擁有的。在祂眼裡,祂絕對沒有興趣你穿什麼或是你用那種手機。祂也毫不在乎你是否跟上時尚;祂關心你,就是你這模樣!在祂眼裡,你是寶貝,無價珍寶。」 [6] 天主的召喚,釋放了我們。祂讓我們擺脫小器度的生活-一味地追求永遠無法消除我們對愛情飢渴的小小滿足感。「當我們決定對上主說:『我把自由交在你手裏,』就發覺以前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笑的掛慮,幼稚的野心,都不足以捆綁我們了。」 [7] 天主釋放了我們的自由,幫我們掙脫鎖鏈,開放給我們祂大愛的無限視野,而每個男女都是主角。

「聖召向我們揭示生命的真諦。也就是說,依靠信德,我們能掌握人生在世的緣由終向。我的生活,無論今昔未來,藉以取得煥然一新的境界,產生前所未有的深度。一切人事的發展變遷,都去偽存真,各得其所。我們恍然覺悟……天主在引導著我們;祂交給我們的使命,在鞭策我們前進。」 [8] 對於那些聽到並回應天主呼叫的人,沒有任何行為是微不足道的。我們生命中的一切都因這個回應而變得高尚:「我要使你成為一個大民族。」(創12:2)用你的生命,我會作出偉大的事業;你會造成影響,你會因散播快樂而快樂。因此,「當祂對我們有所求時,實際上是祂要送我們一樣禮物。不是我們在幫祂的忙。而是天主照亮了我們的生命,使其充滿意義。」[9]

與此同時,聖召之光讓我們明白,生活的重要性並非由我們所做事情的「人性的」偉大來衡量。只有極少數人讓自己的名字列入歷史上的偉大人物。然而,「神聖的」偉大是通過我們與唯一真正偉大的計劃:救贖的關係來衡量的。「當然,世界歷史上最具決定性的轉折點是由歷史書上未曾提及的靈魂共同決定的。我們只能在當所有隱藏的事被揭示的那一天,我們才得認知我們虧欠的那些靈魂,他們曾在我們個人生活的轉折點中作了決定性的決定。」[10]

「救贖工程如今正在進行中!」 [11] 我如何幫助推進一步?以千千萬萬種不同的方式,知道天主自己會賜給我們光照,幫助我們去發現幫助祂的具體方式。「天主希冀個人不僅在回應時,並且也在塑造自己的聖召時,運用他的自由。」 [12] 儘管這個人的回應仍是自由的,但也是受到發自天主的寵佑所促成的。如果我們開始行走,從我們所在的任何地方開始,天主會幫助我們看到祂對我們生活的夢想。隨著我們的前進,這夢想「更清晰的成形」,因為它還取決於我們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力。聖施禮華說,如果我們做夢,我們的夢想都不夠大氣,因為那些真正夢想的人,與天主共同夢想。天主鼓勵亞巴郎要有「遠大的夢想」:「請你仰觀蒼天,數點星辰,你能夠數清嗎?」(創15:5)

兩者之間共享

天主進入、留駐在亞巴郎的生命裡,以某種方式將自己與亞巴郎的命運結合在一起:「我要祝福那祝福你的人,咒罵那咒罵你的人;地上萬民都要因你獲得祝福。」(創12:3)。亞巴郎的故事是「共享的主角」。這是亞巴郎「和天主」,及天主「和亞巴郎」的歷史。因此,從這一刻開始,天主將自己以「亞巴郎的天主」呈現給所有其他男女。[13]

召喚最重要的成分:與天主同住。不僅是在做特殊的事情時,意味著要試著與天主做一切事,「凡事都要為天主的愛去做!」 [14] 同樣的事件發生在第一批門徒身上。耶穌揀選了他們,特別是「為了同他常在一起」;只有在此之後,聖史才補充說:「並為派遣他們去宣講。」(谷3:14)因此,當我們聽到天主的聲音時,我們也不該視為是件「不可能的任務」,是件由天降下困難度極高的任務。如果是來自天主的真實召喚,那將是個進入祂生活裡的邀請,祂的計劃:邀請他們遵守祂愛的誡命(參若15:8)。因此,從天主的心中,通過與耶穌的真實友誼,我們可以將祂的愛帶到整個世界。與我們在一起時,祂想依靠我們。或者更確切地說:祂希望與我們在一起,同時依靠我們。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為什麼那些經歷天主召喚並跟隨祂的人,也尋找鼓勵那些開始感受祂的召喚的人。通常他們一開始可能會感到害怕。這點是很自然的:面對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未知的事物,更廣闊的視野,天主尋求我們的現實,起先這些可能會排山倒海的壓迫我們。但這種恐懼並不會持久;這是種非常普遍的人性反應,不該讓我們感到錯愕。如讓自己陷入癱瘓,才是錯誤的。相反的,我們需要面對恐懼,找到勇氣去鎮靜地分析。凡是生活中偉大的決定,及造就長遠影響的計畫,首先幾乎總是感到恐懼,通過冷靜的反思可以克服這種恐懼;當然,也得好好注射一針勇氣。

聖若望保祿二世當選教宗時,他的邀請至今仍然不絕於耳:「為基督打開大門……不要害怕!」 [15] 本篤十六世在他當選時,追憶引用這番話,指出「先任教宗是針對每個人在說話,特別是年輕人。」他問自己:「我們也許不都是在某種程度上感到害怕嗎?如果我們讓基督完全進入我們的生活,如果我們完全向祂敞開心扉,我們不也是害怕祂可能會從我們身上拿走一些東西?我們不也是害怕捨棄一些重要的、獨特的、使生活美好的東西?難道我們不是冒著自由被削弱和被剝奪的風險嗎?」[16]

本篤十六世繼續說:「先聖父想向我們保證:不會的!如果我們讓基督進入我們的生活,我們什麼都不會丟失,什麼都不會,絕對不會讓生命裡自由、美麗和偉大的東西丟失。絕不會的!只有在這份友誼中,生命的大門才開得更寬闊。只有在這份友誼中,才能真正彰顯人類存在的巨大潛力。只有在這份友誼中,我們才能體驗到美善和釋放。」 [17] 他結合了自己與聖若望保祿二世的勸言,總結說:「所以,今天……基於長久的個人生活經驗,我告訴你們親愛的年輕人:不要害怕基督!祂什麼也不會奪去,祂反倒給了你們一切。當我們把自己交付給祂時,我們能得到百倍的償報。是的,敞開,敞開通往基督的大門-你將找到真生命。」 [18] 教宗方濟各也經常提醒我們:「祂要你拋下讓你心靈沉重的東西,為祂清空自己,騰出空間。」 [19] 因此,我們體驗到所有聖人所行的事:天主不會從我們身上奪去任何東西,反而會以世界無法給予的平安和喜樂充滿我們的心。

跟隨這條道路,恐懼最終讓步給深深的感激之情:「我感謝那賜我能力的我們的主基督耶穌,因為他認為我忠信……原先我是個褻瀆者、迫害者和施暴者;但是我蒙受了憐憫,因為我當時是在不信之中,出於無知而作了那些事。」(弟前1:12-13)。事實上,我們都有個聖召,顯示天主的慈悲不會受到我們的弱點和罪惡的阻礙。祂將自己以Miserando atque eligendo-祂動慈悲之心選擇了我們-呈現給我們,(教宗方濟各以此為他的主教座右銘)。因為,對天主而言,祂選擇了我們,懷著慈悲之心-輕視了我們的卑微,是同一件事。

正如亞巴郎、聖保祿和耶穌的所有朋友一樣,我們知道自己不僅被天主召喚和有祂的陪伴,而且確信祂的幫助,「我深信,在你們內開始這美好工作的那位,必予以完成,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1:6)雖然我們清楚我們的困難,有時很嚴重,但絕非是無解的。聖施禮華向主業團的第一個團員保證:「當天主我主為了人類的利益而做計劃時,祂首先想到要用誰作為祂的工具……並給予他們必要的恩寵。」[20]

因此,天主的召喚是值得信賴的邀請。只有信任才能讓我們生活,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而被奴役,因為我們以呼叫我們的那位的力量和才能創造自己生命的奇蹟。就像在攀爬高峰時,我們得依賴在我們上頭的那個人,甚至得與他共用同一條繩索。走在我們前面的那個人告訴我們腳該踩在哪裡、下一步該怎麼走,如果獨自一人,自己可能被恐慌或暈眩所困擾。這就是我們走在人生道路上的狀況,不同之處在於我們不會把信任放在像自己這樣的人身上,甚至最好的朋友身上;現在我們會把信任放在天主身上,祂總是「忠信的,因為他不能否認自己。」(前弟2:13)。

你能開闢一條道路

「亞巴郎遂照上主的吩咐起了身。」(創12:4)。從而開始了他生命中永遠改變了他的存在的階段。從那一刻,他的生命就受到天主不斷召喚的指引:從這到那;逃離那些邪惡的人;相信會生子的可能性;看到兒子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然後甚至願意犧牲他。要繼續不斷的答應天主說:「好的」,亞巴郎的回應總是少不掉自由。跟隨天主而生活的人,情況也是同樣的,不僅顯出與天主的親密和共融,而且顯出真實、完滿和持續的自由。

正如聖施禮華所說的,確切的回應天主的召叫,不僅給我們的自由一個新的視野,而且給予最圓滿的意義:「偉大的事就是愛」。 [21] 並要求我們要不斷地運用自由。委身給天主並不是像被放在別人控制的「輸送帶」上一般,違背自己意願的被輸出,直到生命的結束為止;或者像乘坐一輛完美順利進行的火車,沒有給旅行者帶來任何驚喜的空間。

相反的,我們會發現在一生中,對第一次召喚的忠信要求我們做出不僅是新的,而且代價可能昂貴的決定。我們意識到,天主的召喚刺激我們每天在自由中成長。為了像任何愛的途徑一樣,要展翅高飛,我們需要不被汙泥玷染的雙翼,並具有超大的耐力負起自己生活的責任,而這種生活卻往往被瑣事所奴役。簡而言之,偉大的天主邀請要求同樣偉大的自由,通過自己對恩典的回應和美德的增長,那份自由更為之擴大,使我們的自我更為真實。

在主業團的早期,聖施禮華曾經告訴他身邊的那些年輕人,他們需開創一切,包括開闢道路。他們被召喚在世上開闢我主向他們指示的道路:「沒有現成的路給你們,要穿山越嶺,靠你們自己的腳步走出路來。」 [22] 他指的是每個召喚的「開放」特質,需要被發現和培養。

現在和過去一樣,在某種意義上,回應天主的召喚意味著用我們自己的腳步開闢道路。天主永遠不會給我們一個完美的腳本,祂也沒有給亞巴郎、梅瑟或宗徒們。在耶穌升天時,祂只告訴他們:「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16:15)。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去到哪裡?所有這一切逐漸變得清晰。同樣在我們的情況下,隨著我們的生命往前邁進時,那條道路才變得更加清晰,這要歸功於天主的恩典和自己的自由之間的美妙結盟。在我們的一生中,這個召喚「都是在天人之間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對答的歷史,也就是召喚者天主的愛,與以愛回應祂個人的自由之間的交談。」 [23] 我們個人的歷史,將是我們對天主靈感的關注及我們創造力的交織,並以最好的方式實現它們。

聖母是我們所有人的榜樣,她在納匝肋對天主說「是」。而且,因為她一生僅只關懷天主的意志,顯示出信仰是「充滿光明的隱晦」。「瑪利亞卻把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覆思想。」(路2:19)。伴隨著她的兒子,我們的母親在她生命的每一步,都知道天主要她做什麼。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也稱瑪利亞為「最完美的門徒」。我們將自己交託給她,這樣她就可以成為引導我們腳步的曉明之星。

Nicolás Alvarez de las Asturias


[1] 《羅馬彌撒經本》感恩經第一式

[2] 方濟各,與青年守夜祈禱,克拉科夫,2016年7月30日

[3] 《天主之友》312

[4] 參見,例如,戶11:14-15「我獨自不能抱著這百姓,這為我太重。若你願這樣對待我,如果我在你眼中得寵,求你殺了我罷!免得我受這苦楚。」耶20:18:「為什麼我要從母胎裡出來,眼見辛酸痛苦,在羞辱中消磨我的歲月?」列上19:4「上主啊!現在已經夠了!收去我的性命罷!因為我並不如我的祖先好。」

[5] 方濟各,宗座勸諭《你們要歡喜踴躍》2018年3月19日, 131

[6] 方濟各,世界青年日閉幕講道,克拉科夫,2016年7月31日

[7] 《天主之友》38

[8] 《基督剛經過》45

[9] 范康仁,「照明的光亮,想要的力量」,2018年9月20日,在Aleteia

[10] 聖十字架德蘭(伊迪絲斯坦),VerborgenesLeben和Epiphanie:GW XI,145

[11] 《十字苦路》第5處,默想2

[12] 范康仁,「主業團的聖召是教會的聖召」《主業團在教會中》Sceptre Publishers

[13] 參出3:6;瑪22:32

[14] 聖施禮華,私人手札第四冊296,1931年9月29日(在《道路》批判歷史版中引用,第813號評註)

[15] 聖若望保祿二世,在宗座開始時講道,1978年10月22日

[16] 本篤十六世,在宗座開始時講道,2005年5月25日

[17] 本篤十六世,在宗座開始時講道,2005年5月25日

[18] 本篤十六世,在宗座開始時講道,2005年5月25日

[19] 方濟各,一台封聖彌撒講道2018年10月14日。參《你們要歡喜踴躍》32

[20] 指示,1934年3月19日, 48

[21] 參Andres Vazquez de Prada《主業團創辦人》第一冊,86頁

[22] 《道路》928

[23] 聖若望保祿二世,宗徒勸諭《我要給你們牧者》1992年3月25日,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