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慈悲禧年牧函 (2015年11月4日)

「讓我們以行動和祈禱,衷心感激聖父宣訂此特殊禧年,一個真正對教會和世界充滿恩寵的時刻。」

2015年11月4日,羅馬

我摯愛的孩子們,願耶穌為我看守我的兒女們!

1.「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天主和父,仁慈的父和施與各種安慰的天主受讚揚。」(格後1:3)「富於慈悲的天主,因著祂愛我們的大愛,竟在我們因過犯死了的時候,使我們同基督一起生活……且使我們同祂一起復活,在基督耶穌內使我們和祂一同坐在天上。」 (弗2:4-6)

聖保祿的這些話,幫助我們從這封信的一開始就聚焦於我想傳達給你們的訊息。我寫信的理由,是渴望我們能盡可能地準備好自己,來善度教宗方濟各藉著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閉幕五十周年的機會宣訂的慈悲年。如你們所知,慈悲年將於今年12月8日開始,於2016年11月20日基督君王慶節結束。

當聖父公開了他要訂定此特殊禧年的意向時,我們感到身為基督徒的喜悅,因為它與監督團為家庭而守的聖母年的最後部分時間重疊。我們喜見這是聖母保護我們的另一記號,我們尊稱她為「家庭之后」Regína famíliæ 及「慈悲之母」Mater misericórdiæ

透過聖母的中介,我們求助於天主的美善。祂是安全的避難所,總是準備好聽從我們的請求,解答我們個人的需要。藉由神聖的慈悲,我們能增進愛德、諒解、友愛和關愛人靈,因為我們是教會的成員,我們想為人類和歷史貢獻一個更真實的人生意義。(1)讓我們日復一日地走在穩若磐石的希望之中:天國永無止息地提供我們方法,致使我們充滿平安,確信至聖聖三永遠眷顧著祂的受造界。一如教宗方濟各所提醒的,讓我們從受造物昇華到默觀天主父愛的雙手。(2)

讓我們以行動和祈禱,衷心感激聖父宣訂此特殊禧年,一個真正對教會和世界恩寵的時刻。我們充滿喜樂地歡迎我們共同的聖父在虔敬、聖事慶典中(特別在和好及聖體聖事),以及尤其表現在對近人的友愛之中,帶領我們接近上主。如果我們順服聖神,我們與耶穌基督就更認同,也就更肖似天父了,祂慈愛的面容在耶穌基督中顯示給我們。

2. 我們每天都念「天主啊!只有祢能永遠原諒和慈悲,請接納我們的祈禱。」Deus, qui próprium est miseréri semper et párcere: súscipe deprecatiónem nostram. (3)慈悲!一如教會的邀請,我們常有需要更深入這個安撫人心,神聖的屬性,這是天主所有屬性的精髓。在宣布這特殊禧年之時,羅馬教宗寫道:「慈悲一詞,揭示至聖天主聖三的莫大奧蹟。慈悲,是天主到來與我們相偕的終極和至高行動。慈悲,是存在每人心底的基本定律,能使我們誠摯地看待生命中遇到的每位兄弟姊妹。慈悲,是把天與人連結起來的橋樑,它打開我們的心,朝向一個永遠都會被愛的希望,縱使我們有罪在身。」(4)

35年前,聖若望保祿二世發布通諭《富於仁慈的天主》Dives in misericórdia。他強調要時常默想這聖愛奇妙的表達,他寫道:「教會和現代人的種種經驗,要求我們這樣做﹔無數人心靈的痛苦和希望,焦慮和期待,也要求我們這樣做。」(5)

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話語,不僅完全適用於今天,而且其迫切性與日俱增。我們總是需要神聖的慈悲,但在我們這時代,可以說這需要更急迫,教宗方濟各打開了幾所宗座聖殿的聖門,每位主教也會開啟他們的主教座堂的聖門,「我們將教會的生活、全人類,以及整個寰宇,交託予基督君王,祈求祂給我們沛降慈悲,如同朝露,好使人人攜手合作,建設更光明的未來。」(6) 聖施禮華出於他個人的經驗,從主業團的開始即明確敦促我們,訴諸天主的大愛,祂不會遺棄祂的兒女。我們創辦人建議我們以無數的方式,敲開耶穌聖心的心門。

3. 聖施禮華教導我們以耶穌帶來的慈悲遍佈世間的道路,他說:「我們為人靈服務的奉獻,不僅是上主慈悲對我們的呈現,也針對整個人類。」(7)我們父親牽著我們的手,讓我們同心邁向上主,所以耶穌受刺傷的聖心繼續不斷地傾注出來慈愛的泉流,滿溢在每個基督徒和有善意的人士身上。

懷著這些情感和渴望,我邀請你們,我的子女,以真誠的虔敬和喜悅開始度這禧年。我們會在充滿奇妙讚頌和神聖慈悲的聖經教導裡,找到靈感。我們要特別留意基督的典範、生活和教導,努力以救贖者作為我們的榜樣。跟隨聖施禮華的芳蹤,他不斷地注視著善牧為祂的羊群捨身的形象。(參若10:1-18)聖施禮華建議我們和無數的男女,要更專注地凝視天上人間的主。

天主對人類的慈悲

4. 舊約中用了無數的篇幅描述天主對祂的受造物深不可測的悲憐:「上主慈悲為懷,寬宏大方,他常緩於發怒,仁愛無量。上主對待萬有,溫和善良,對他的受造物,仁愛慈祥。」 (詠144〔145〕:8-9) 先知們從不厭倦地呼籲:「你們應歸向上主你們的天主,因為祂寬仁慈悲,遲於發怒,富於慈愛,常懊悔降災。」(岳 2:13)

依據猶太人的傳統,在最後晚餐時,我主誦念了最偉大的讚頌大哈肋耳(大「阿肋路亞」)。這篇聖詠闡述天主的創造和歷史的偉大,每節都重複「因為祂的仁慈永遠常存」作為結束。 (詠135〔136〕)

「由於慈悲,舊約的一切事件滿載深邃的救恩意義。」(8)藉由天主子降生成人的救贖:這屬性在新約中完滿的表露無遺。耶穌自己在十字架上血淋淋的犧牲,奉獻生命,建立了感恩和其他聖事,使至極的大愛成為神聖慈悲的原始記號。

讓我們重複閱讀基督對人類的悲憐和諒解,從祂誕生在白冷郡到祂在加爾瓦略的全燔祭止。讓我們停下來仔細思考,祂有許多富於同理心的慈悲的例子:當祂治癒病人和附魔的人﹔當祂餵飽飢餓的群眾﹔當祂慷慨的分施神糧的道理﹔當祂出外去見痛悔的罪人,並原諒他們﹔當祂選擇祂的門徒﹔當祂以眼神或話語責備他們時﹔當祂召叫他們且遣發他們到整個世界﹔當祂把自己的母親給我們作為母親﹔當祂送給我們祂應許的聖神……等等。在祂的每個行動和話語中,上主清晰地讓我們看見天父的慈悲面容。

耶穌升天之後,同樣的事蹟貫穿教會的歷史。光亮和陰影勾勒出基督徒的路徑,我們從未缺少過神聖的寬赦﹔透過寓居教會的聖神,基督真正的臨在聖體中﹔以及聖母恆切的代禱﹔顯露給我們世上的慈悲如同激流般不斷地傾注。讓我們永不倦怠地感謝天父。讓我們敞開我們的心門,試著幫助旁人也沉浸在聖寵裡。

天主慈悲的歷史

5. 在《富於仁慈的天主》通諭裡,聖若望保祿二世以慈悲為人類歷史和教會生活的中心。「再末世來到時,仁慈將顯示為愛。然而現在,在人類歷史中,即在罪和死亡的歷史中,愛必須顯示為仁慈,並以仁慈來實現。基督的救世計畫,或仁慈的計畫,成了天主子民的計畫,教會的計畫,十字架永遠是此計畫的中心,因為就是在十字架上,仁慈的愛達到其最高的表現。」(9)

我們不能把基督的十字架和復活分開來,因為兩者都啟示神聖的大愛:天主的仁慈揭示了整個逾越節的奧蹟。真福保祿六世說:「全部的救贖史是被神聖慈悲所引領,慈悲前來解救人類的苦難。」(10)

基督將我們的罪過加諸於祂自己身上,「也只一次奉獻了自己,為除免大眾的罪過。」(希 9:28)聖母完全自由地接受了向我們表示憐憫的「那位」的屈尊降貴,祂取了我們所有的人性,除了罪過。(參希 4:15)在謝主曲中聖母揭示:「祂的仁慈世世代代於無窮世,賜與敬畏祂的人。」(路1:50)

6. 我的孩子,我們欣喜自己是高歌天主慈悲世代的一份子。我們的創辦人在他個人和主業團的生命裡,不斷發現天主的厚愛,他常說:「主業團的整部歷史,就是天主慈悲的歷史。」他於1960年代寫道:「不僅是在這封信,也不僅是在我寫給你們其他的文件裡面,我有辦法完整地告訴你們天主美善的眷顧,它總是走在主業團發展之前,及陪伴著主業團的發展。」(11) 他毫不猶豫地說:「主業團的歷史是該跪著寫的。」(12)利用這個寫實的圖像,他強調無論是在主業團的創立,或是在主業團的發展,天主總是採取主動,我們父親的角色只不過是個天主旨意的忠實工具。

的確,聖施禮華的生平和主業團的歷史密不可分的交織在一起,從1928年開始,我們就無從分辨,也無從分開它們。他在一個默想中表示:「主業團的一切都是天主的作為。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我擁有什麼?我只有幽默感﹔對基督及祂教會的大愛﹔當面對無解之事時,我渴望能堅持不懈。天主對待我,一如我孩童時,對待自己鉛製的玩具兵,我想把它們放在哪,就放在哪,有時甚至把它們的頭砍掉……天主就是那樣對待我:祂依自己的意思帶領著我,容許旁人重重的打擊我,因為對我是有助益的。」(13)

每一個逆境,都幫助我們的創辦人淨化他自己的忠誠,並將它交付在天主的手裡。正如教宗方濟各所寫:「我們相當有把握,知道我們的生命將是豐盛的,不須要求說出如何、或地點、或時候。我們可以確定不論是愛的行動或真誠關懷他人的行動,無一會白費。」(14) 因此,我們父親從未失去他的平靜。「我的孩子,痛悔帶來愛。從來沒有因為努力,或憂慮使我失去『喜樂和平安』,gáudium cum pace。因為天主教會了我怎樣去愛,「愛人的人,工作決不是重擔。」nullo enim modo sunt onerósi labóres amántium (St Augustine, De bono viduitátis, 21, 26)。所以重點在於學習去愛人,因為『哪裡有愛,哪裡就有幸福。』in eo quod amátur, aut non laborátur, aut et labor amátur (ibid.)。天主以祂最偉大的慈悲,像帶孩子般教導我怎樣去愛。當我剛進入青春期時,上主已在我心裡種下了一顆熾熱的愛的種子。今天,我的孩子,那顆種子已經長成一株給許多人靈遮陽的大樹。」(15)

7.聖施禮華的行為常是這樣。他對此神聖避難所(學習去愛人)的敬禮始自於幼年,從小在家就由父母那裡學到。當他在羅格紐和薩拉高沙的聖嘉祿修院為司鐸職做準備時,那份敬禮更加堅強。聖嘉祿有一幅耶穌聖心的像,聖心燃燒著愛火,戴著刺冠,令他深受感動。後來在西班牙內戰時,那顆心給他一股新的力量,在耶穌聖心慶節前夕的祈禱中,他敘述:「我的天主,我想現在看見自己親近祢肋旁的傷口,我懷念我所有的孩子,那些在祢的主業團活體中活著的成員,我要一個個提起他們的名字,思量他們的才能、德行和缺點。我求求祢,像我一樣催促他們一個個的接近祢:『進到裡面去!』我要把他們放在祢心中。我很想如此對待每一個人,以及日後也加入這個龐大的超性家庭的人,世世代代直到世界的終結。我們所有的人團結在基督的心裡,藉著對祂的愛,我們眾志成城。我們依賴這愛的力量和做刻苦,不再眷戀世物。並渴望像早期的基督徒一樣,在世上再度重現他們的精神。讓我們重新開始使這句話:『基督的愛凝聚我們團結在一起。』congregávit nos in unum Christi amor 成為事實。」(16)

在彌撒祝聖之後,聖施禮華慣於在內心默念他年輕時學到的慈悲大愛禱文。源於初衷的耶穌至愛之心加強了他在主業團的父性,時時刻刻都表現在他對子女的態度上。在彌撒聖祭裡,他的心充滿基督迫切救贖整個人類的渴望。這些思念也能幫助我們在世界歷史,或在個人生活中的困難時刻,保持堅定與樂觀。對那些信賴祂的人,天主是萬古常新的:全能的、全智的、慈悲的。每時每刻祂都能從邪惡中汲取美善,從戰敗中獲得勝利。

8. 在1970年代,當一個嚴重的信仰和紀律的危機重創人靈時,聖施禮華接受到來自天上的新光,藉著這道新光,他肯定了天主源源不斷的援助及不可動搖的信賴。於1971年8月23日,在他慶祝彌撒聖祭之後,上主用火在他心版上刻了幾個希伯來書裡的字句(稍有變更):「我們要懷著依恃之心,走近恩寵的寶座,以獲得仁慈。」adeámus cum fidúcia ad thronum grátiæ, ut misericórdiam consequámur. (希4:16)他立刻讓那些在他身邊的人知道這件事。數星期後,當他和孩子們在羅馬親密的聚會時,他再度提及這件事:「我想告訴你們一件我主上主要你們知曉的事。我們,主業團裡天主的孩子,我們要懷著依恃之心,走近光榮的寶座ad thronumglóriæ,我們的萬福瑪利亞,天主的母親,我們的母親,我們時常呼求她為『上智之座』以獲得仁慈。Sedes Sapiéntiæ, ut misericórdiam consequámur (…)。讓我們透過瑪利亞至甘飴之心,進入耶穌至聖慈悲之心,祈求藉著祂的慈悲,在教會裡彰顯祂的神力,並使我們充滿祂的力量,繼續沿著我們的道路,為祂吸引許多靈魂。」(17)

這份肯定有力的促使他在天主聖言中,尋找與天主的憐憫和保護最相關的章節,好在他個人的祈禱中默想。一年以後,他再度提及他的一個「新發現」,賜予他靈魂偉大的樂觀和信賴,幫助他克服因自己內心對教會的深愛所引起的傷痛和憂愁。

他說:「最近,我一直在默想聖經中與天主慈悲相關的章節。我明白聖經學者給了這字不同的意義,而且了解到它不僅在普通語言裡的意思──憐憫、同情──同時,還表達了天主對受造物的『忠誠』。

這個想法多麼美好!上主我們的天主這麼『憐憫』人類,(因為祂的慈悲也含有憐憫的意思,) 祂的『忠誠』導致祂對我們每個人慈悲為懷,並以父愛和母愛癡望著我們。」(18)

他不斷努力,更透徹地深入他年輕時即已默想過的聖經:天主「喜樂」與人類的子女相處 (參閱箴 8:31)。因此。他以穩定的腳步邁進,開始了主業團。當他發覺自己沒有任何資源時,天主的「喜樂」加強了他對主業團往前行進的信念。

正義和慈悲

9.聖史路加,被譽為是一位偉大的基督徒詩人,「基督溫良的紀錄者。」(19) 當他描述師傅為門徒講解天國的特徵時,為強調天主對祂子民的警惕,給了我們三個清晰的教導:走丟的羊隻,失去的銅板,和浪子的回頭。在這三個比喻中:「耶穌揭示天主的本質如同一位父親,從不放棄,直到祂以憐憫和慈悲寬赦過錯,克勝拒絕。」(20)

那顆仁慈的心,特別表現在父親日復一日耐心地等待他的小兒子回家的故事中,縱然兒子忘恩負義,但父親一看到兒子,便馬上寬恕了他。聖若望保祿二世在他的通諭《富於仁慈的天父》裡評論得淋漓盡致:「這個比喻間接的觸及所有愛的盟約的破裂,每一恩寵的失落,每一種罪。(……)浪子從父親手裡所接受的家產,乃是物質財物。但是比這些物質財物更重要的,乃是他在父親家裡作為一個兒子的尊嚴。」(21)

我們父親做過類似的評語:「天主顯示給我們的慈悲,常領我們回到祂身邊。我的孩子,千萬不要離開祂,更不可捨棄祂。由於人性的軟弱,假如你不幸迷途了,要立刻回頭。祂會像浪子的父親一樣,總是以更強烈的愛,接受我們。」(22)

雖然,如同聖若望保祿二世指出的,在原來的故事裡,並沒有提到公義或仁慈。「可是以仁慈表現出的公義與愛之間的關係,是極為準確的銘刻在福音的比喻裡的。越來越明顯的是,當愛必須超越公義的準確而過於狹窄的標準時,便轉變而成『仁慈』。」(23)

聖施禮華目睹在所有母親的行為裡,公義如何與情意實際的結合。(24)為他而言,天主的公義含有「深邃的仁慈」。(25)「我們不能基於權利而對天主有所要求,我們該做的是哀求祂憐憫我們,正如聖詠寫的:『天主,求你按照你的仁慈憐憫我,』Miserére mei, Deus, secúndum magnam misericórdiam tuam我們無法基於公義呼籲祂。」(26)

10. 非常多的人看見公義和慈悲之間存在的某些對立。當教宗宣布禧年時,即警告我們這個錯誤:「正義與慈悲不是兩項相矛盾的事實,卻是同一事實的兩個幅度,逐步揭示,以達到高峰──愛的圓滿。(……) 面對正義的觀念被視作遵守法律,把人界分為義人和罪人兩群,耶穌躬身揭示慈悲之恩,祂是來尋找罪人,給他們送來寬恕和救恩。可以理解,為什麼耶穌以慈悲作為新生泉源,帶來釋放的觀念,卻遭法利塞人及其他法律教師所反對。」(27)

求助於神聖的慈悲

11. 一如我前面所說,感激天主的特殊恩寵,令我們的創辦人從聖經中天主寬宏的奇妙靈感,獲得深刻的見解。譬如,當他評論納因城寡婦的獨生子復活的奇蹟時,他說:「我主因神聖的理由愛了我們,也許是些我們從未想到過的理由。聖史路加寫道:『就對她動了憐憫的心。』misericórdia motus super eam, 祂對那婦人動了憐憫、慈悲之心。祂或許能被更合常理的原因感動:她很窮,她是寡婦,或是因為她沒有別的孩子。」(28)

原本就有一大群送葬的人,加上陪伴耶穌的人,但是,唯獨祂深入母親的傷痛,而上前去看她。師傅不等到我們要求就毫不猶豫的讓自己的心被慈悲之愛充滿,祂的行為實在令人敬佩。我們的救世主神性和人性的舉止,強烈的敦促我們要隨時隨地求助於祂。我們父親說:「你和我,也需要求助於天主的慈悲。在天主面前,我們沒有任何權利。至少我個人可以非常清晰的看見,我不能說:『上主,我要求你做這件事。』儘管我可感受得到知道自己是祂的兒子。我懷著痛悔的呻吟,請求祂憐憫我。」(29)呼籲悲憐。

在聖施禮華最後的歲月,深感有必要用更大的信心和努力去祈求天主的寬恕。於是,他完成了在1952年,為奉獻主業團、其使徒工作、教會和人類的需求,而編寫了給耶穌聖心的短誦,「耶穌至聖慈悲之心,賜我們平安!」Cor Iesu Sacratíssimum et Miséricors, dona nobis pacem!從那時起,我們父親更加求助於上天,保佑世界、教會、生靈,他夜以繼日的祈求,成為他生命的中心。

我們發現在這慈悲禧年,我們求天主的主要成效:社會能回歸(天主)誡命的正軌﹔生靈能讓自己被天主的愛火點燃﹔教會裡的每個角落,都能再興起清晰的教理和誠懇的虔敬。我願把教宗的話做為我自己的:「我多麼渴望未來一年都沉浸於慈悲,好使我們能走出去,給一切男女送上天主的良善寬仁!願慈悲芳香洋溢,遍及所有的人──信徒及遠離的人,成為顯示天國已經臨現我們當中的標記!」(30)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天父一樣慈悲

12. 教會恆切的力求將天主的大愛普及整個人類,無人例外。然而教宗方濟各觀察到:「或許我們忘記已久:如何展現和活出慈悲。一方面,我們被誘惑,只注重公義,卻忘記公義只是必須又不可或缺的起步。但是,教會仍需更進一步,追求更崇高和更重要的目標。」(31)

僅僅求天主原諒我們自己和世界的罪過是不夠的,儘管那個祈禱基本的含意是如此,但是同時也必須確切的實踐對近人的憐憫。因為「假使有人說:我愛天主,但他卻惱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謊﹔因為那不愛自己所看見的弟兄的,就不能愛自己所看不見的天主。我們從他蒙受了這命令,那愛天主的,也該愛自己的弟兄。」(若一 4:20-21)

教會一直重複的傳導和實踐哀矜神工,提供給我們很適合的途徑,以事實表達我們的好意向。天主教教理解釋:「哀矜神工 (慈善事業) 是愛德行為,我們藉以幫助我們的近人,在其肉身與精神的需要上。」(32)聖父要求我們今年做到的事項之一,即是要努力實踐它們:「耶穌在祂的宣講中,使我們認識這些慈悲事工,好能分辨我們是否像耶穌的門徒那樣生活。」(33)

耶穌在福音中相當清楚地描述,訂下毫不含糊的要求:「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若你們愛那愛你們的,為你們還算什麼功德?因為連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你們善待那善待你們的,為你們還算什麼功德?因為連罪人也這樣做。你們若借給那些有希望償還的,為你們還算什麼功德?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為能如數收回。

但是,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善待他們;借出,不要再有所希望:如此,你們的賞報必定豐厚,且要成為至高者的子女,因為祂對待忘恩的和惡人,是仁慈的。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路6:31-36)

形哀矜善工

13. 天主教關於形哀矜的教導可綜合如下:「給飢者以食、無屋者以住、裸者以衣、探望病人與坐牢者、埋葬死者。在這些行為中,施捨給窮人,是兄弟友愛的一種主要的見証,也是悅樂天主的正義之實踐。」(34)這一切都是基督給我們愛的「新命令」mandátum novum (若 13:34) 的呈現。為符合救主的教導,教會常對貧窮的、患病的、無助的、窮困潦倒的人……表示特殊的愛,她常意識到上主在最後審判的話:「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 25:40) 在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裡,耶穌啟示我們的愛德應擴展到整個人類。

14. 在主業團,教會活生生的一部分,我們決不可捨棄形哀矜神工。我們父親在主業團的早期即實踐它們:探望馬德里醫院的病患、照顧社會邊緣的人,以及「上流社會」的窮人,他們把貧窮包裝在外表看似正常的生活裡。他也教導那些參與我們使徒工作的人做同樣的事。他把那些事交付在聖母手裡。主業團探訪「聖母的窮人」的習俗就是這樣開始的。現在,只要有監督團成員生活的地方,這習俗仍舊繼續著。星期六是教會傳統恭敬聖母的日子,邀請年輕人捐些零用錢周濟需要的人。當他們幫助了窮困的人,「榮耀了聖母,他們也行了愛德。」(35) 這些探訪有培育的成效,因為它們激勵了青年的慷慨之心,也增進了他們的愛心。

我們創辦人常從觀察天主怎樣照顧祂的受造物中學習。他會有些氣憤,當他看到:「世上的好東西,被一小撮人壟斷;世界的文化,宗派門禁森嚴。局外人食不果腹,文不識字,無從問津。天主賦予人的神聖生命,被當作東西來處理,猶如統計數字。人們對此所發的難以容忍的焦躁之感,我完全可以理解,且有同感。它激勵我注視基督,祂不斷號召我們身體力行,認真實踐祂的『愛的新誡命』。(…)

我們務必學會在我們兄弟身上,在周圍人們身上,認出前來同我們會晤的基督。人的生活絕不是孤立的,而是與他人的生活交織在一起的。任何男女,皆非絕句;只有我們大家一起,才能組成一闋天主用我們的自由合作而寫出來的神曲。」(36)

多少青年男女,多少成人,在觀察到他們近人最迫切的需求之後,在那些人身上發現了貧困的基督,因此,他們改變了自己,準備為兄弟姊妹服務!上主是無限的慷慨,祂以特殊的恩寵浸潤他們的靈魂:唯獨祂知道他們當中體驗到的深度皈依﹔他們為服侍天主和教會而完全自我付出的決心,這些想法出現的時刻,可能是當他們去探望那些有需求的、年長的、生病的和坐牢的人之時。

15. 隨著天主事業(主業團)的成長,透過成員和協助人對使徒工作的自動性,為他人物質上服務的活動,依照個別時空的情況,已擴展到新的幅度。舉幾個使徒活動的例子:在城裡和郊區,為不同背景的人設立職業訓練學校﹔為服務有需要的貧困地區而成立診療所和醫院﹔為幫助未開發的國家,有如NGO(非政府機構)的援助方案,越來越多,或者在第一世界國家的食物銀行……等等。在目前全球經濟危機的狀況之下,能協助許多人和他們的家庭度過物質需求的難關。

我衷心為監督團成員和協助人團結進行方案的成長感謝天主。可是我們不能因此而自滿,依靠天主的恩寵,和許許多多善心人士(天主教徒和非天主教徒)的襄助,我們更應當擴展服務的範圍。

  • 容許我再度請求你們,努力去照顧生病的:在家裡、在醫院、無論在哪裡,只要有一個身心受苦的人。理所當然的,同樣的在主業團的中心,和可婚成員或單身Associate成員的家裡。對我們而言,在每一個痛苦的人身上,基督以特殊的方式臨在。
  • 隨著時間的逝去,有些形哀矜的應用或表示的方式有些改變,「收留旅者」已變成「收留無家可歸者」。在目前的情況,包括了幫助離鄉背井的移民找工作,和更好的生活條件……等等。沒有任何師傅的門徒不去關懷這批男女,有時是整個的家庭。我特別想到的是:那些因為信仰的原故而遭到放逐的基督徒們,我們應好好活出諸聖相通的道理。

除了要確定他們獲得適當的醫療照顧,我們必須也顧到他們的精神福利。神父們要確保他們能得到和好及聖體聖事。如果恰當的話,平信友則以他們的榜樣和勸言幫助病患:懷著祈禱的精神默觀、感恩、讚頌和求恩,譬如說,幫忙他們念玫瑰經,或其他的基督徒敬禮,使病人即使在苦痛中,亦充滿喜悅。當病人發現能夠把自己的病痛獻給天主時,他們感激不盡。病痛在他們的肉體中帶來的苦痛和限制是「為基督的身體──教會補充基督的苦難所欠缺的。」(1:24)一如聖保祿所寫的,他指出痛苦涵蓋的救贖價值。(37)

當他們病重時,我們要不遺餘力的為他們準備傅油聖事,盡可能的使該聖事惠及眾人。教會說這項慈悲聖事,對他的靈魂是有益的,具有寬恕罪過的力量,而且也可使他的身體健康改善,甚至痊癒。(38)教會悠久的傳統顯示:這聖事給予那些懷有正直心態的人極大的平安和寧靜,所以毋須等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當我們與家庭交往時,這是多麼美好的教理教育,他們由於無知,或有種怕惹病人生氣的錯誤惶恐,而時常忽略了去請神父,或者在他們心愛的人已失去知覺時,才去請神父!

教宗方濟各呼籲政府當局,和所有善心的人,協力尋求解決這個問題的特殊方法。在他寫的《福音的喜樂》中,他挑戰我們:「我們的基本路線是靠近新形式的貧窮和弱勢社群,當中我們奉召要認出受苦的基督,儘管這不會給我們帶來實質的即時利益。我想到流浪者、癮君子、難民、土著、愈來愈被孤立和遭遺棄的長者,還有很多其他人。移民群為我是個特別的挑戰,因為我是無邊界教會的牧者,這教會認為自己是眾人的母親。」(39) 最近,為準備慈悲禧年,他的緊急呼籲更是積極。(40)

讓我們回應聖父的囑託,邀請我們的親戚、朋友和同事,依照每個人的情況和能力,去做些事。我們也要祈禱,幫他們看清怎樣能親自參與:也許能影響在某個議題上的民意,或提供住宿、工作,捐贈或資助……等等。總是出於個人的責任感去行動。另一個支持這目標的好方法就是:贊助教區,或教堂主辦的計畫,教宗直接承擔了這個使命。我很清楚:你們許多人以及協助人和朋友們,都已經參與了接濟服務移民群的計畫。我以上主之名感謝你們,因為我們為這些兄弟姊妹所做的,就是為基督自己做的。

神哀矜善工

18. 聖施禮華曾對我們說:「我敢大膽的講,在某些地方,當社會狀況看似解決了悲慘、貧窮和苦難的時候,那也正是最需要依靠基督徒愛德的時候,因為這基督徒深入人心的愛,能在大家表面上都過著幸福的生活時,感受到誰是最需要慰藉的。」(41)

讓我們思考一個事實,即是關於愛近人的行為,不當只侷限於物質方面的贊助,無論該贊助有多麼實用。教宗感慨的說:「窮人經歷到最嚴重的歧視是缺乏靈性上的關懷。」(42) 教會因為關懷、實踐精神善工,而被歷史認定,那些善工常是又實在、又適當的:「解人疑惑、教導愚蒙、勸人回改、安慰憂苦、赦人侮辱、忍耐磨難、為生者死者祈求。」(43)

這靈性的愛德是多麼細緻!在目前的時刻,愛德是如何的不可或缺,多少人痛苦萬分,因孤寂、誤解、迫害、惡意和誹謗、深陷疑惑,或者無知於通往天堂之路!因為「今日的社會,為遭到苦難和匱乏災禍的人們,提供了許多普遍並合乎人性的補救措施,達到的結果是過去連作夢都未曾想到的。然而這些補救措施,屬於不同的層次,是永遠都無法取代真實人性和超性的柔情──當一個人直接和近人接觸時所給予的溫暖。誰是我們的近人?一個在鄰近區域裡可憐的人﹔一個在大醫院裡孤苦伶仃的人﹔或是一位也許富裕,但需要別人以愛心陪伴他,和他聊天的人。基督徒的友誼可彌補他們的孤獨,也是他們心靈上的避難所,並可解除他們的惶恐不安。」(44)

讓我們回憶一下,聖施禮華遇到的那位女乞丐,那時他只能為她提供身為司鐸的精神關懷,和人性的溫暖。為了回報他,那位女士決定為主業團奉獻她的生命。後來,當他們在醫院再度相逢時,他得知這位女乞丐為上主做出的犧牲,而視她為他未來女兒中的第一個聖召。

19. 在無數的基督徒互助和友愛之中,我想僅談談教導愚蒙、解人疑惑和赦人侮辱。這些都證明我們必須關愛每個人,特別是那些最接近我們的人:家人、朋友、同事、熟人……

教導那些還不認識我們信仰中所含的真理的人,基本上是舉足輕重的慈悲標記。我們父親將其綜合成幾個字:「我們最大的使命即是傳播教理。」他時常強調,天主和人靈最大的敵人便是對宗教無知的事實,他說主業團的使徒工作即為一個龐大的「教理講授」,依每個人的理解能力,把教會救贖的訊息教導給他們,並將其付諸實行。「要堅信這一條:你的使徒工作,包括傳播善良、光明、熱情、慷慨、犧牲精神、恆心工作、學習鑽研、徹底獻身、保持現代化、保持精神愉快、絕對服從教會和完全實行愛德。」(45) 為達成這些目的,要求我們慷慨、不遺餘力地為我們遇到的人,提供教理的、靈修的和使徒工作的培育。當福音的真理照亮了我們多元化的職業、社會和文化方面的活動時,是多麼令我們振奮!

在這慈悲禧年,讓我們增加自己的承諾:願能把教會──耶穌基督的淨配,我們的慈母,帶給許許多多人靈。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依靠天主的助祐,並親自邀請更多的朋友、同事和熟人參加我們的培育活動的話,我們便能做得到。

20. 有許多不同的方式可解除人們心裡的疑惑。第一個法子便是以我們的行為做見證,基督在世時就是這樣做的。聖施禮華也不斷的耳提面命,他最喜歡的榜樣,就是宗徒大事錄開宗明義説的:「耶穌開始行事和教導。」(宗1:1)除了行為的見證,就是要使用正確、清晰、熱情、不傷人的話語,在我們朋友或熟人的耳邊娓娓細訴。我們父親非常重視「友誼和信賴的使徒工作」

當我們言行一致時,成果是多麼的豐碩!有時,一如福音的教導(參閱瑪18:15-17),得做友誼的規勸 (fraternal correction),此慈悲善工是不自私自利、勇敢、豐厚的,出自於我們對朋友的關懷和愛心。

針對這點,教宗本篤十六世說:「我們今天對慈善工作的概念,和關心別人身體和物質方面的福利,都十分敏銳,但對我們的兄弟姐妹在靈性上的責任,卻幾乎完全噤若寒蟬。這並非是早期教會和那些信仰成熟的教會團體內部的現象,他們那時不僅關心兄弟姐妹在身體上的健康,而且也照顧他們心靈的健康,和他們人生的最終目標……恢復這基督信仰在愛德上的層面,是很重要的事情。」(46)他補充道:「我們面對邪惡時,一定不能保持緘默。在此刻,我想到那些基督徒,他們會因礙於情面,或純粹為個人的方便,寧可隨波逐流,而不去警告自己的兄弟姐妹,去對抗那些違反真理的思想和行為,以及不要追隨違反美善的道路。」(47)

讓我們感激聖施禮華,因他強調要實踐福音裡這個最明智、仁慈、慣常的幫助,規勸我們的近人,而且是相當有益處的;這愛德的方式一定要以真誠的謙遜,和超然的愛心去操練。

因為「基督信徒勸誡的本質,絕非是以審判或責備的心態為動機;它常是被仁愛和慈悲推動,並且是出自真正關懷別人益處的愛心。正如保祿宗徒所說的:『如果我們看到一個人陷於某種過犯,而你們既是屬神的人,就應該以柔和的心神矯正他;但你們要小心,免得你們也陷入誘惑。』(迦6:1)

在一個充滿個人主義的世界裡,我們有必要重新發現友誼規勸的重要性。」(48)

21. 另一個很了不起的行愛德的途徑是赦人侮辱。「不要判斷,你們也就不受判斷;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們要赦免,也就蒙赦免;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甚麼升斗量,也用甚麼升斗量給你們。」(路6:37-38)讓我們默想一下那個比喻:一個惡僕,在他的主人赦免了他一筆巨額的債務之後,卻拒絕原諒他同伴欠他的小額債務。還記得他主人的回應嗎?「於是主人把那僕人叫來,對他說:惡僕!因為你哀求了我,我赦免了你那一切的債;難道你不該憐憫你的同伴,如同我憐憫了你一樣嗎!他的主人大怒,遂把他交給刑役,直到他還清所欠的一切。如果你們不各自從心裏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瑪18:32-35)

赦人侮辱是我們身為天主子女的明確記號,所以我們也要名副其實。「讓被人得罪、受屈辱的記憶遠離我們,不論它們是多麼不公義、不文明及無禮,因天主的子女不應背著檔案,記著像流水帳一般的怨懟。我們千萬不要忘記基督的榜樣。」(49) 聖史路加當他敘述我主的受難史時,寫道:「他們既到了那名叫髑髏的地方,就在那裏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也釘了那兩個凶犯: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耶穌說:『父啊,寬赦他們吧! 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路23:33-34)

很明顯的,能做到這樣,並非輕而易舉,可是天主的恩寵能使之如願。從教會最早的歷史到現今,被迫害者不僅對迫害他們的人態度慈悲,而且顯示真誠的愛心。同樣的,聖施禮華也下定真誠和永久的決心:永遠寬恕,並以榜樣和言語證實它。

「不恨仇人、不以惡還惡、不報復、不計較地寬恕;在當時全被視為異於平常的行為,對一般人來說是太英雄氣概了:對今天的人來說也一樣,這就是人狹隘的想法;但基督,祂來救全人類,又希望基督徒參與救贖工程,於是教導門徒,即你和我,要具有偉大真誠的愛德,崇高珍貴的愛德:彼此相愛,基督一視同仁的愛了我們。只有這樣,模仿祂留下的神聖楷模,而不是以我們粗魯的方式,我們才能對所有的人打開心扉、以更高及全新的方式去愛。」(50)

我們將因自己的慈悲善工受到審判。「無論我們有沒有給饑者食、渴者飲、裸者衣、花時間陪伴病人及坐監的人(參閱瑪25:31-45)。還有,我們也要回答,我們有沒有幫助人解惑,使他們免陷於失望以致孤寂;我們有沒有幫助千千萬萬活於無知的人克勝愚昧,尤其讓被剝奪基本生活所需的兒童,脫離貧窮的桎梏;我們有沒有走近孤獨者和憂傷者;我們有沒有寬恕得罪我們的人、棄絕引發暴力的各式憤怒和仇恨;我們有沒有擁有天主的耐心─天主如此緩於發怒地對待了我們;我們有沒有在祈禱中將我們的弟兄姊妹交託於主。基督本人,親臨這些『小子』的每一位身上。基督的身體,有形可見於受酷刑、受壓迫、受鞭笞、忍饑受餓、流離失所者身上…,等待著我們的肯定、撫慰、關懷。我們不要忘記聖十字若望的話:『當我們預備離開此世時,我們要接受審判:愛是審判的基礎。』」(51)

和好聖事的使徒工作

22. 另一個特別重要的神哀矜,是幫人恢復因罪而失去的與天主之間的友誼。聖施禮華和真福歐華路多麼強調告解聖事在使徒工作上的重要性!我也時常向你們提起這一點,因為任何人,如不仔細留意自己靈魂的狀況,或沒有勤領懺悔聖事,都將無法在對耶穌基督的認識和情愛中邁進。

教宗時常談到這聖事。在他宣布慈悲禧年時說:「讓我們再度將和好聖事置於中心,好讓眾人親身體驗天主慈悲的寬宏大量。為懺悔者,和好聖事將是獲得內心真正平安的泉源。」(52)

同時讓我們默想我們的父親,他因著靈魂的激勵,對他做司鐸的孩子(也適於所有的司鐸)說道:「主業團司鐸最強烈的熱情莫過於傳播教義和指引靈魂:傳教和聽告解。你們必須為這件事耗盡自己,而不要擔心把自己累垮了,或遭受到挫折。『那含淚播種的人,必含笑獲享收成。』qui séminant in lácrimis, in exsultatióne metent (詠125:5)我的子女們,平信徒的使命,就是給他們身為司鐸的兄弟大量的工作,為他們的神職帶領許多人前去,也就是帶去喜悅。」(53)

23. 教宗寫道:「聽告解者乃是天父慈悲的真實標記。我們不會自動成為優秀的聽告解者。只有當我們設身處地,容許自己成為懺悔者,尋求上主的慈悲,我們才會成為優秀的聽告解者。請不要忘記:作為聽告解者,是參與耶穌的使命,成為堅定不移的神聖之愛的具體標記;這神聖之愛常常樂於寬恕和拯救。」教宗繼續說:「我們並沒有玩弄和好聖事之權,反之,我們要透過和好聖事,做天主慈悲的忠誠僕人。每位聽告解者接待信友時,必須如同浪子比喻中的父親:走上前迎接兒子,縱使兒子揮霍了自己的家產。聽告解者的召叫,是擁抱悔改的兒子返回家園,並因兒子回家而洋溢歡樂。讓我們也不厭其煩地走出去,走到那站在外邊、無法歡慶的另一個兒子,給他解釋:他的判斷,在父親的無限慈悲面前,顯然是嚴苛、不公和毫無意義的。」(54)

我的孩子們,讓我們乞求上主,使我們成為祂慈悲忠信的工具。司鐸盡可能的奉獻自己的時間,以天主之名寬免罪過。平信友要不斷地努力,懷著真誠無私的愛德,去準備他親朋好友及熟人的心靈,幫助他們從這喜悅和平安的聖事中,汲取豐碩的成果。

24. 我不再多寫了。我建議你們閱讀和深深的默想詔書《慈悲面容》,並作些你自己的結論。其中,也提及在未來的數月中去某些朝聖地朝聖,以獲得教會賜予大赦的禮物,以及在對童貞聖母孝愛、讚頌的敬禮中獲得豐沛的恩惠。「願慈悲之母的甘飴目光在這聖年憐視我們,使我們都能重新發現天主仁愛的喜樂。沒有人比瑪利亞更深入體會降生的偉大奧蹟。聖母整個生命就以那親臨降生成人的慈悲為模範。作為那被釘死而又復活了的主的母親,既然親密地參與了祂愛的奧蹟,因此已進入了天主慈悲的聖所。」(55)

我以深情祝福你們

你們的父親

+浩偉

(1) 參閱《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文獻》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40

(2) 參閱教宗方濟各,通諭《願祢受讚頌》2015年5月24日,77

(3) 主業團祈禱文

(4) 教宗方濟各,詔書《慈悲面容》2015年4月11日,2

(5) 聖若望保祿二世,通諭《富於仁慈的天主》1980年11月30日,1

(6) 教宗方濟各,詔書《慈悲面容》2015年4月11日,5

(7) 聖施禮華《書信》1930年3月24日,1

(8) 教宗方濟各,詔書《慈悲面容》2015年4月11日,7

(9) 聖若望保祿二世,通諭《富於仁慈的天主》1980年11月30日,8

(10) 真福保祿六世,一般覲見,1976年4月14日

(11) 聖施禮華《書信》1961年1月25日,1

(12) 聖施禮華,默想筆記,1952年4月11日

(13) 同上

(14) 教宗方濟各,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2013年11月24日,279

(15) 聖施禮華《書信》1961年1月25日,3

(16) 聖施禮華,默想筆記取自《在內成長》1937年6月4日,101頁

(17) 聖施禮華,聚會筆記,1971年9月9日

(18) 聖施禮華,聚會筆記,1972年6月14日

(19) 參閱但丁,Monarchia, 1

(20) 教宗方濟各,詔書《慈悲面容》2015年4月11日,9

(21) 聖若望保祿二世,通諭《富於仁慈的天主》1980年11月30日,5

(22) 聖施禮華,聚會筆記,1972年3月27日

(23) 聖若望保祿二世,通諭《富於仁慈的天主》1980年11月30日,5

(24) 參閱聖施禮華《天主之友》173

(25) 聖施禮華《道路》309

(26) 聖施禮華,聚會筆記,1971年9月11日﹔詠50:2

(27) 教宗方濟各,詔書《慈悲面容》2015年4月11日,20

(28) 聖施禮華,聚會筆記,1971年9月25日﹔路7:13

(29) 聖施禮華,聚會筆記,1971年9月9日

(30) 教宗方濟各,詔書《慈悲面容》2015年4月11日,5

(31) 同上,10

(32) 《天主教教理》2447

(33) 教宗方濟各,詔書《慈悲面容》2015年4月11日,15

(34) 《天主教教理》2447

(35) 聖施禮華《指示》1935年1月9日,196

(36)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111

(37) 參閱聖若望保祿二世,宗座牧函《論得救恩的痛苦》1984年2月11日

(38) 參閱《天主教教理》1520

(39) 教宗方濟各,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2013年11月24日,210

(40) 參閱教宗方濟各,三鐘經,2015年9月6日

(41) 聖施禮華《書信》1942年10月24日,44

(42) 教宗方濟各,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2013年11月24日,200

(43) 教宗方濟各,詔書《慈悲面容》2015年4月11日,15

(44) 聖施禮華《書信》1942年10月24日,44

(45) 聖施禮華《犁痕》927

(46) 本篤十六世,2012年四旬期文告,2011年11月3日,1

(47) 同上

(48) 同上

(49)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309

(50)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225

(51) 教宗方濟各,詔書《慈悲面容》2015年4月11日,15。引言出自聖若望十字架《Words of Light and Love》57

(52) 教宗方濟各,詔書《慈悲面容》2015年4月11日,17

(53) 聖施禮華《書信》1956年8月8日,35

(54) 教宗方濟各,詔書《慈悲面容》2015年4月11日,17

(55) 同上,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