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聖心節(三):基督帶來的和平

節錄自載於《基督剛經過》書中,聖施禮華於1966年6月17日耶穌聖心節題為《在基督聖心內尋求和平》的講道

不過,我還想到一點要向你們提出。正因為對我們人來說,下定決心成聖成賢極不容易,所以我們必須竭盡全力去修德務善。人際關係要能做到以愛德為啟發,而不是以仇恨和冷漠為主導的目標,還是遙遙無期。我們還必須看到財富的分配即使能做到合理均勻,社會的組織即使能做到和諧健全,人間還會有痛苦疾患,誤會糾紛,生離死別,孤苦伶仃,以及我們本身局限性的苦惱經驗。

面對所有這些沉重壓力,基督徒能找到一個唯一而肯定的答案,即十字架上的基督,一個受難而死的天主,一個博愛眾人而心受創傷,掬心授人的天主。吾主對不義深惡痛絕,對犯不義之罪的人備加痛斥。但是祂尊重每一個人的自由。祂允許不義存在,因為不義是原罪造成的後果,是人類狀況的組成部分。然而祂的心充滿對人類的愛。我們的痛苦,我們的悲傷,我們的苦惱,我們對公義的飢渴……所有這一切殘酷折磨,祂無不藉十字架而加諸於自己一人之身。

基督信仰對痛苦問題的教誨,並不是花言巧語,自圓其說。它開宗明義首先號召我們接受與人類生活不可分割的痛苦。我無法瞞過你們這一事實,在我的一生中常常存在着痛苦;有許多次我真想放聲痛哭。我告訴你們這一點,心中感到高興,因為我常宣講,並力圖實行這真理,即基督是愛,只有在十字架上才能找到基督。還有些時候,我對現實存在的不義與邪惡,深惡痛絕。儘管抱定志向,並盡了自己的努力,但對未能糾正不義境況的局面,苦悶萬分。

我向你們談論痛苦時,並不只是空談理論。我告訴你們面臨痛苦,心寒膽顫之時,補救辦法是仰望基督,也不只是他人的經驗之談。加爾瓦略山的景象,向每一個人宣佈,痛苦必須聖化,我們的生活必須同十字架結合。我們若能像基督一般忍受艱難困苦,我們的艱難困苦,便會轉化為賠補與補贖,使我們分享耶穌的命運,參與祂的生活。祂由於愛人,甘願忍受種種酷刑折磨。祂生於貧困,活於貧困,死於貧困。祂受盡攻訐侮辱,譭謗中傷,誣告陷害。祂被門徒負賣,眾叛親離,孑然一身,屈死冤獄。如今,這同一基督,身為人類的首生者與贖罪者,繼續在祂的肢體身上受苦,繼續在普世人類身上受苦。

痛苦是天主計劃的一部分。這是真理,儘管我們難以理解。連耶穌自己也有困難承當祂的苦難:「父啊!你如果願意,請給我免去這杯吧!但不要隨我的意願,惟照你的意願成就」[1] 在這呼吁與接受聖父意願的緊張摶鬥中,耶穌平靜地走向死亡。寬恕那些釘死祂的人。

這種抱超性態度來接受痛苦的壯舉,正是最偉大的勝利凌駕一切可被征服的。耶穌藉其死於十架上,一舉征服了死亡。天主從死亡中引出生命。天主子女的態度,並不是對可能發生的悲慘命運因循苟且,而是充滿預嚐勝利滋味者的成就感。因基督凱旋之愛的名義,我們基督徒應當走向世界,通過我們的言行,播種和平與喜樂。我們應當戰鬥,和平地戰鬥,向一切邪惡,不義,罪惡開戰。這樣我們才能喚醒世人,人類遭遇的厄運,不是註定不變的。唯有天主的聖愛,天主藉耶穌聖心所顯示的聖愛,才能為人類贏得光榮的精神凱旋。

剛才我提到納因城發生的事件。我們還可舉出其他例子,因為福音中此類情景不勝枚舉。每一例子,都不僅說明耶穌憂人之憂的赤誠,更特別指出我主愛德的博大精深。耶穌聖心是天主降生成人的血肉之心,是厄瑪奴耳之心,即天主與我們同在之心。

「與基督結合的教會,誕生於一顆受傷的心。」[2] 從這顆傷口洞開的心,湧流出生命,通傳到我們身上。在這裏,且讓我們默想一下聖事,特別是聖體聖事。我們怎能不以感恩的心情緬懷加爾瓦略山的聖祭,及其因彌撒而作的不斷的不流血的重演呢?耶穌實際上把自己給了我們作神糧。由於祂降臨我們心中,一切都改變了。我們的存在取得了新的力量,即聖神的輔助。聖神充滿我們的靈魂,影響我們的行動,思想和感覺。基督的聖心即是基督信徒的和平。

我主要求我們獻身。獻身的根源,並不只是我們自己的願望或努力。我們的願望和努力,往往是軟弱無常的。這生命,主要是真天主真人耶穌的聖愛之心,為我們贏得的聖寵所支持的。因此,我們能夠,而且應當像天主兒女一般,堅持內修生活,不為灰心喪志所挫敗。我喜歡請人們設想一個基督徒,應該怎樣在普通日常生活中,在最平凡具體的境況中,實行信望愛三德。依靠主佑而修身操行的精義,皆寓其中。基督信徒實踐這三個超性的德行時,必會享有喜樂,力量與和平。

這便是基督和平的果實,是祂的聖心帶給我們的和平。讓我們再說一遍:耶穌愛人之愛,是天主奧蹟的一個奧妙難測的側面,是聖子熱愛聖父聖神之愛的一個奧妙難測的側面。聖神,即聖父聖子之間愛的連繫,在聖言中與一顆人心會合。

談到我們信仰的這些核心現實,不可能不痛感我們理智的窮困匱乏,不可能不驚奇天主啟示的偉大的深奧。儘管我們不能充分理解這些使我們的理智瞠目結舌的真理,我們堅決謙恭地深信不疑。基於基督的見證,我們深知這些都是真實的。我們深知聖三深淵的聖愛,被基督聖心的愛灌注到人類身上。

為此,生活於基督的聖心中,同祂密切結合,便意味着我們成為天主的居所。吾主告訴我們說:「誰愛我,我的父也必愛他。」[3] 聖父偕同基督在聖神內,來到他的靈魂,並在那裏住下。[4]

即使對這些基本觀念稍加思索,我們的整個態度,必會改變。我們必會渴望天主,把聖詠的話化作我們的心聲:「我的天主,我急切尋覓你;我的靈魂渴慕你,我的肉身切望你,我有如一塊乾旱涸竭的無水田地。」[5] 耶穌鼓勵我們懷有這種空虛感。祂必會迎上前來對我們說:「誰若渴,到我這裏來喝罷!」[6] 祂把自己的心呈獻給我們,讓我們從那裏得到安息與力量。我們若接受祂的邀請,必會發現祂的話千真萬確。我們便會感到更渴,甚至渴望天主真在我們靈魂內住下,永遠不再從我們心中拿走祂的光與熱。

「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麼切望它已經燃燒起來!」[7] 我們已接近天主聖愛的烈火。讓我們在這烈火中引火燒身罷!讓我們一心盼望把天主聖愛的烈火引向全球,讓我們周圍所有的人都親炙其愛。他們同樣能體驗基督的和平,並在祂那裏獲得幸福。一個同基督心心相印而活的基督徒,捨此別無其他目標,即和平臨於社會,和平臨於教會,和平臨於人靈,當基督神國來臨時,和平詣於泰極。

聖母瑪利亞,妳是和平之后。因為妳有信德,堅信天使領報的一切必會實現。求妳幫助我們成長於信德,並具有堅定的望德,深摯的愛德,因為這就是妳的聖子今天所期望於我們的,是祂所以把聖心掬示我們的緣由。

© Fundacion Studium


[1]路22: 42

[2]聖心節前夕詩篇

[3]參閱若14:21

[4]參閱若14:23

[5]參閱詠62:2

[6]若7:37

[7]路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