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中海(五):「透過瑪利亞,奔向耶穌」

作為一個年輕的神父,聖施禮華以新的深度掌握了他一直都知道的真理。「昨天我發現了另一個地中海:如果我是天父的兒子,那麼我也是我聖母瑪利亞的兒子。」

新地中海(五):「透過瑪利亞,奔向耶穌」(收聽普通話錄音)

新地中海(五):「透過瑪利亞,奔向耶穌」(收聽廣東話錄音)


在十字架的腳下,只有祂的母親聖瑪利亞、一些其他的婦女,和最年輕的門徒若望陪伴著我主。在那悲慘的時刻,只有這幾個人在祂身邊。這幾個人……以及一群圍觀者和投機取巧者、帶祂上加爾瓦略山的幾個兵士,以及不斷嘲弄祂的控告者,也許他們正在玩味他們的「勝利」。其餘的門徒呢?都逃走了。

若望本人告訴我們:「耶穌看見母親,又看見他所愛的門徒站在旁邊,就對母親說:『女人,看,你的兒子!』」(若望福音19:26)。他的結論:就從那時起,那門徒把她接到自己家裡。(若19:27)。

藉由年輕的使徒,基督的母親,「被給予每個人和全人類,」[1] 從那時起,瑪利亞就是所有基督徒的母親。初期的門徒立刻明白這一點。我主升天之後,他們因祂的缺席,感到憂傷,而聚集在瑪利亞周圍:「這些人同一些婦女及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和他的兄弟,都同心合意地專務祈禱。」(宗1:14)。

我們也受召親自去體驗瑪利亞的母性,並像若望一樣作出回應,他「『接』基督之母,到『自己的家中』,把聖母導入他內心生活的一切,就是他人性的和基督徒的『我』。」[2]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以自己的方式,和以自己的步調走上個人的旅程。

「我也是我的聖母瑪利亞的兒子。」

聖施禮華從小就熱愛聖母。1970年5月,他在瓜達盧佩聖母前做九日敬禮時說:「我建議我們所有人,特別在這一刻,重溫我們的童年,我好像記憶猶新,有必要的話,你們也盡力想想,當你們第一次求助於聖母時,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現在也做同樣的。」[3] 我們知道,當他年幼時,他的母親就把他獻給托勒斯泰聖母,感謝她治癒了他那危及生命的疾病。他也從父母那學習向聖母瑪利亞的祈禱。隨著歲月的流逝,他回想起來:「每天早晚我仍慣於更新父母教我的奉獻禱詞:『聖母,我的母親!我把自己完全奉獻給你,為了証明我的孝愛;我今天獻給你我的眼睛、耳目、口舌、心靈……。』」[4]

當聖施禮華住在薩拉戈薩時,每天都去拜訪柱石聖母。他敏銳的感受到我主對他有特殊的要求,他把那份感受託付給她,求她的代禱。我們還保留有一個小的柱石聖母複製品,用石膏做的,品質很差,在石膏像的底座,聖施禮華用釘子刻了「Domina,ut sit!,聖母,願你旨意承行!」1924年5月24日。很多年以後,他說,「這是我多年祈禱的具體證明,我已經告訴過你們很多次。」[5]

在馬德里時,他也有一個他稱為「親吻聖母」的態像,因為他從未在進屋子或離去時,沒有親吻她向她致意。「不僅只有那個像,所有的聖母像都令他感動。特別是當他在街上發現一個被拋棄或被污垢覆蓋的聖母態像時,和當他在馬德里來來去去時,在路途中發現的一些聖母像,例如每當他離開聖伊莎貝爾教堂時,磁磚上的聖母畫像,都會吸引他的注意力。」[6] 透過默觀福音,他學會如何像第一批門徒一樣親近、轉向瑪利亞。在《聖玫瑰經》一書中,他對基督的生命充滿了深情的沉思,在論述榮福二端的奧蹟時,他寫道:「伯多祿和其他人『皆大喜歡地返回了耶路撒冷,』(路24:52)……但是你和我卻感覺猶如孤兒:我們感到悲傷,於是我們投向瑪利亞求安慰。」[7]

儘管如此,關於瑪利亞的母性,是當聖施禮華還是位年輕神父時,他的另一個「發現」。他在1932年9月的個人手札中寫道:「昨天我發現了另一個地中海:如果我是天父的兒子,那麼我也是我母親聖瑪利亞的兒子。」[8]

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是他已經默想,並在自己的生活中經歷過的一個事實,但是霎那間新的含義浮現了。他回憶起他的靈修軌跡:「讓我自己解釋:儘管我一直是個壞孩子,透過瑪利亞我去到耶穌前,但她總是我的母親。(從現在開始我會聽話的。)」聖母帶他到耶穌那裡。瑪利亞一直是他堅持不懈的祈求中的主要代禱者,所以他可能會看到我主對他的要求。那麼,這一發現為何是新的呢?他解釋說:「我更加清楚地看到我對聖母孝愛的事實,並且昨天感覺更加鮮明。這是為什麼在彌撒領聖體時,我告訴聖母我的母親:給我穿上一件新衣。我的請願再自然不過了,因為我在慶祝她的一個節慶。」[9]

「穿上新衣」的形象在聖保祿書信中有強烈的迴響:「就該脫去你們照從前生活的舊人,就是因順從享樂的慾念而敗壞的舊人,應在心思念慮上改換一新,穿上新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具有真實的正義和聖善的新人。」(弗4:22-24)。因此,這個瑪利亞母性的新發現,含有個人轉變的全然領悟。他更加清晰地「看到」一個現實,有種新的「感受」,並導致一個簡單但深刻的解決方案:「從現在開始,我會聽話的。」

那些對聖施禮華的著作進行深入研究的人,強調這一發現的過程。在他描述這新地中海如何在他面前打開的八天之後,他另外寫了一張紙條,後來出現在《道路》中:「到耶穌那邊去,及『回歸』到耶穌身邊,都得經過瑪利亞。」[10] 這個思念已經在他的靈魂中醞釀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但他突然以新的深度理解它,並為他再次闡明了瑪利亞在自己與天主的關係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寫完那張紙條後的第四天,他寫道:「我想在多少年輕人的耳邊呼喊:做個屬於瑪利亞的人,那麼,你將成為我們的一員!」[11] 數年後,當被問到其意義時,他回答:「我想說的是,你完全理解……。一方面,如果不敬禮瑪利亞,你甚麼事都做不成;好像一些沒有神修生活為基礎的靈魂。另一方面,當孝敬至聖童貞聖母時,人靈發現自己極樂意在任何狀態下侍奉我主:單身的、已婚的、喪偶的、身為司鐸的。」[12] 最終是瑪利亞帶領我們走向耶穌;耶穌再帶領我們到天父那裡。聖母只想「方便」我們去接觸天主。「到耶穌那邊去,及『回歸』到耶穌身邊,都得經過瑪利亞。

經過瑪利亞「回歸」耶穌

在1932年同一個九月,聖施禮華一次又一次地沉思默想聖母在我們通往耶穌的道路上所扮演的角色。現在他不再專注於尋找基督或去發現祂對我們的旨意,而是專注在我們迷路走丟時,要「回歸」祂。對於那些聽到他說這番話的人來說,他的表達方式是新奇的。有如,真福歐華路記得自己對此感到驚訝:「我問父親:父親,為什麼你寫了這個?我們經過瑪利亞我了解,但那個『回歸』……他告訴我:我的兒子,如果有人因罪過而不幸與天主分開,或因為他變得不冷不熱、無動於衷而正處於分離之際,如果他去向童貞聖母求救,就再度獲得力量;需要時有力量去辦告解,並以極度的坦誠去向兄姊吐露心聲,而不在自己的靈魂中留下污點,不與魔鬼分享秘密,並通過瑪利亞去耶穌那。」 [13]

跌倒後再次爬起來,可能很不容易,而且隨著歲月的流逝,會變得越來越困難。這在身體上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只要想想老年人跌倒時,可能出現的問題。但這在精神生活中也是如此。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很難啟齒說聲:對不起。因我們一直犯同樣的錯,自己感到羞辱;我們想到在「這把年紀了,」還犯這樣的罪,深感丟臉!我們自身持續不斷的軟弱的證據,對我們來說可能太過分了,有時甚至嚴重到讓我們失去希望、奪去我們的喜悅。

絕望是一個微妙的敵人,使我們封閉自己。我們認為自己讓天主失望,就像一個購買電子產品的人,意識到它不如想像的那麼好。然而,在看到我們處於這種狀態時,天主要提醒我們,「祂完全了解我們!」祂可以對我們每個人像對耶肋米亞一樣說:「我還沒有在母腹內形成你以前,我已認識了你。」(耶1:5)因此,祂對我們的愛給我們堅定的安全感:明知我們的模樣,天主仍然愛我們到極致,而為我們獻出自己的生命……這不是一個錯誤。

往往即使這樣安慰人心的真理,也變得令人難以置信,我們要記住:聖母能成為方便我們回家的「捷徑」。[14] 瑪利亞以特殊的方式吸引我們去接近這位張開雙臂、等待著我們的天主慈悲。本篤十六世在他最後一次的一般接見中坦言:「我謹邀請我們大家更新對主的堅定信心,像孩子一樣將自己託付在天主的懷抱中,確信祂的雙臂永遠緊抱著我們,使我們每天向前邁進,即使旅途艱難。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天主的聖愛,祂賜予我們祂的兒子,並向我們呈現了祂無限的聖愛。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成為基督徒的快樂。」[15] 為了讓我們真正感受到這份喜樂,天主想確切表明祂對我們的愛,同時是父愛,也是母愛。

聖經在多處都表達了天主的「母愛」。也許最為人所知的經文是依撒意亞先知書的一段:「婦女豈能忘掉自己的乳嬰?初為人母的,豈能忘掉親生的兒子?縱然她們能忘掉,我也不會忘掉你啊?」(依49:15)或更明晰地:「就如人怎樣受母親的撫慰,我也要怎樣撫慰你們。」(依66:13)然而,天主想更進一步,賜給了我們祂自己的母親,祂的獨生子取得肉軀的那位女人。結果,任何時代的基督徒都在瑪利亞身上發現一個特權,和特別容易接近能寬恕人的天主,及祂無限大愛的道路。

有時,我們遇到一些人,他們很難找到一個對他們來說似乎很抽象或遙遠的神,或者不敢直接注視基督。這有點像孩子,當他們做錯事或打破了一件有價值的東西時,他們想先去找母親,然後再去面對父親。同樣,「許多罪人無法念『天主經』,卻能念『聖母經』」 [16] 因此,他們可以通過瑪利亞「回歸」耶穌。

帶著孩子們的溫柔去瑪利亞那

在聖施禮華的一生中,發現瑪利亞的重要性與活出神嬰小道息息相關。在《道路》中,他指出生命中一些艱難的處境,他寫道:「聖母!高聲地呼求她。她在聆聽你,她看到你可能有危險。她,你的母親聖瑪利亞,藉她聖子的恩寵,給你她懷中的慰藉,撫慰的溫柔……你又如虎添翼,可應付新的戰鬥了。」 [17] 那些當時與聖施禮華在一起的人,並不知悉他在那裡反映了自己的親身經驗。在那幾年,聖施禮華還在學習如何像個孩童般親近天主。

《聖玫瑰經》一書就是他這種祈禱方式的成果,就像《道路》中的某些章節一樣。我們剛剛談到的「發現」來自他與天主和與瑪利亞的這份信任關係。實際上,聖施禮華一生都遵循這條道路。他在世最後一個聖誕節前幾天,向他的一群兒子吐露心聲:「通常我會捨棄自己;嘗試讓自己變得很小,然後把自己放在聖母的懷抱中。告訴我主:耶穌,請騰出一點空間給我!讓我們看看,是否我倆都能擠在祢母親的懷抱裡!就這麼做。但是你們都該走自己的路;我的方式未必是你們的。自由萬歲!」[18]

成為孩子不只是唯一的途徑,然而「成為孩子」能幫助在生活的各種情況下,培養謙卑、充滿希望的捨棄等態度。這也是我們渴望以樸素自然的方式親近天主。尤有甚者,由於這是承認自己的軟弱和依賴性的途徑,使我們更容易向天主敞開自己的心門,也就是我們的那份親密。

兒童是脆弱的,因此他們對愛非常敏感;他們對大人的姿態有深刻的觀察。因此,我們需要向天主敞開自己心靈的大門,讓自己被天主「感動」。教宗也建議年輕人:「天主問我們是否想要過個充實的生活。以祂之名,我問你:你想要個充實的生活嗎?從這一刻開始,開放自己專一的心!」[19] 擁有一顆心並不意味著陷入矯揉做作、感情用事之中,這僅是真實柔情的諷刺。相反的,重新發現自己的內心,讓自己動容,能夠是找到天主的途徑。正如聖施禮華在1932年所說:「我可憐的心渴望柔情。不行,也沒有必要將它扔到遠處。『若是你的右眼使你跌倒……』不是的,不需要把它拋得老遠;沒有一顆心,人是活不下去的……當我們以祢聖心的柔情(曾使祢喪命)尋求祢時,祢放在我們內心的這份柔情,怎樣才能完全的滿足及實現?」[20]

我們可以柔情的方式去找瑪利亞,再經過她去耶穌那,這就是孩子開始認識自己母親的方式,並終其一生的信賴他們。藉著天主可能暗示我們的這條或其他的道路,我們跨進一個無邊際的巨大地中海:在天堂有一位全然美麗的聖母瑪利亞。


在這些文章中,我們一直在反覆思考,因聖施禮華發現的各種「地中海」,使他的心擴展到難以置信的程度。緊握住天主的手,他的內心生活一小步一小步地邁進,真正的掌握住十字架的含義,意識到自己是位滿溢愛意的天父的兒子。他還發現了耶穌溫暖、柔順的聖愛。他學會了讓自己被天主,我們的護慰者所愛,信靠天主而非信靠自己的力量;他逐漸找到讓聖神在他靈修生活和行為中引導的道路。簡而言之,他更清楚地了解到,充實的基督徒生活不在於完成任務清單、達到一定的標準,或者「拓展非凡的事業,而是在於『與基督結合為一』,活出祂的奧秘,以祂的榜樣、思想、行為當作我們自己的。衡量聖德的標準,源於基督在我們內心所佔有的地位,以及聖神的力量,我們整個生命都以祂為楷模典範。」[21]

跟隨聖施禮華的芳蹤,我們也能要求天主引領我們更充實地進入自己內心生活的地中海,「好使我們能通過自己的言行,把天主的愛顯示給他人。」[22] 沒有比這更緊迫,或更美好的努力了。

Lucas Buch


[1] 聖若望保祿二世《救主之母》通諭,1987年3月25日,23

[2] 同上,45

[3] 聖施禮華,1970年5月20日在墨西哥瓜達盧佩聖母大教堂的舊堂中的祈禱筆記。摘自Pedro Casciaro, Dream and Your Dreams Will Fall Short, Scepter, 1997, p. 321.

[4] 聖施禮華《天主之友》296

[5] 1974年7月26日,家庭聚會筆記(AGP, library, P01)該複製品保存在他紀念物長廊中 (位於羅馬主業團的中央辦公室)

[6] Andres Vázquez de Prada, 《主業團創辦人傳記第一冊》p. 352

[7] 聖施禮華《聖玫瑰經》榮福二端

[8] 聖施禮華,Intimate notes, 820, 5 September 1932, in Holy Rosary, Critical-Historical Edition, introduction to the Second Glorious Mystery

[9] 同上

[10] 聖施禮華《道路》495

[11] 聖施禮華,Text from Notebook VI, no. 825, dated 17 September 1932, in The Way. Critical-Historical Edition, comment on no. 494.

[12] 聖施禮華於1972年10月23日,在馬德里聚會筆記。in The Way,Critical-Historical Edition, comment on 494.批判-歷史版,評論494。

[13] Notes from a conversation with Alvaro del Portillo, Madrid, 4 September 1977, cited by Pedro Rodríguez, The Way. Critical-Historical Edition, comment on 495. 聖施禮華稱手足傾談或談話為靈性的陪伴,強調它的信賴和審慎特質

[14] 「瑪利亞,我主的母親和我們的母親……為天主提供了一條捷徑」(蔡浩偉著「Love for Holy Mary in the Writings of Monsignor Josemaría Escrivá de Balaguer」, Palabra, 156-157 (1978), pp. 341-345.

[15] 本篤十六世,一般接見,2013年2月27日

[16] Jean Daniélou, Advent, Sheed and Ward, New York, 1950, p. 112

[17] 《道路》516

[18] 聖施禮華,1974年12月20日,講道筆記。載於E. Burkhart, J. López, Vida cotidiana y santidad en la enseñanza de San Josemaría , vol. 2, p. 68

[19] 教宗方濟各,演講,2016年7月28日

[20] 聖施禮華, Intimate notes, 1658, 9 October 1932, in The Way. Critical-Historical Edition, comment on no. 118. Cf. Mk 9:47

[21] 本篤十六世,一般接見,2011年4月13日

[22] 聖施禮華《基督剛經過》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