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年日心得

但無論大家來自哪裡,我們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天主教徒。

正如所有心得文章之開頭,我要感謝讓這趟世青之旅成行的主業團台灣中心負責人施雅格主任,和提供許多幫助(包含當地住宿和活動安排)的Opus Dei,羅馬的RUI宿舍,和許多默默付出的志工。我們從台北出發,經過上海、羅馬、維也納,到達克拉科夫,一路上需要感謝的人太多太多,每一位都是讓這趟旅行能這麼成功的關鍵。

我很確信世界青年日是一趟朝聖之旅,而其中融入了專屬於青年的活力與熱情,賦予世青獨特的意義。首先,觀光旅遊和朝聖旅遊有很大的差別,前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遊覽景點,注重飲食和享受,將旅行的效益最大化;後者卻日復一日遵循著固定的模式──默禱、彌撒、三鐘經、玫瑰經、再默禱。這也是我一開始很無法適應的一點,舊有的觀念告訴我──既然已經花了數萬元的機票錢,就應該盡情地享受這個國家,這座城市所擁有的異國文化和特色。然而朝聖卻不完全是這麼一回事。這趟世青教導我,朝聖是補贖和奉獻,可以少吃一餐,卻不能少唸一串玫瑰經(我們在羅馬每天為了找到一座教堂,並參加一次彌撒,可說是吃盡了苦頭)。我在起初抗拒和叛逆下,漸漸地,開始適應朝聖的生活。這對我來說很不可思議,在每日的默禱中,我似乎能慢慢思索禱文中的含意,每字每句,細細聆聽,慢慢品味。我花時間與精神靜下心來與天主相處,聽聽祂的道理,並反省自己的罪,內化而成為我待人處事的警惕和經驗。

坦白講,我的個性叛逆,很不願意被團體限制行動自由。每日祈禱完之後,身體疲累之際,我不希望讓自己閒著,因為我覺得今日的朝聖已完成,再團友都急著回去睡覺時,我希望能再多認識一點這座城市,多品味異國文化的美宴。在迎接教宗後,幾百萬青年遊行回市中心,經過五六個小時的折騰,團友們決定要在城中搭輕軌回宿舍休息,但我跟施老師講,我想在城中好好逛逛,仔細地賞遊城市,並願意自行搭車回宿舍。在他答應後的八點到十點,我在城中晃了一圈,像個小孩似地拍了許多照片,並享用了一頓美味的波蘭菜。我的想法是,既然大老遠從台灣遠赴歐洲,我不應該浪費時間在休息和玩手機上,還能走就多走,還能看就多看。那一天我將近12點抵達j&j sport center(宿舍地點),途中公車停駛,經過多次轉車和問路,碰到許多挫折,但當我好不容易到達時,我發現我已經相當了解當地的交通方式,無論多遠、多晚我都能平安回去。當然,隔天早上喝一瓶紅牛,我又是一尾活龍。

世界青年日除了認識天主之外,還認識了很多很多的人。基於台灣團只有五名成員,我們決定跟上海主業團併團,之後又在宿舍認識了來自香港、澳門、韓國的團員,進而形成了一股龐大的華人勢力。但同樣為華人,不同地區團友的個性差異非常大──香港人很熱情,不管男的女的黑的白的都能聊天,親切友好;上海人很虔誠,他們的教友真的都是一心奉獻天主,並且對靈修真的很感興趣的青年;澳門人相較之下較沉默寡言,但他們卻很有想法,做事規矩,計畫嚴密,讓團體運作十分順暢;而韓國人就屬於行動派,早出晚歸,遊遍大街小巷,一會兒就不見人影。但無論大家來自哪裡,我們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天主教徒。我們因著主基督而聚在一起,就像一家人。

除了華人之外,這次世界青年日大部分的青年來自歐洲國家,尤其以西班牙、義大利、法國人為多數。這讓我意識到語言的重要。當西班牙人在讚揚教宗,義大利人在拍拍手,法國人在唱馬賽曲時,我們能做些什麼?或許我與歐洲人沒有相同的文化背景,但至少我有語言作為溝通的橋樑,這也讓我激起了對西語的興趣。在與西班牙朋友聊天時,我赫然發現,他們國高中必選修「基礎哲學」,那對他們來說是萬物的根本,沒有哲學就沒有物理化學,也因此造就他們豐富的探索能力。同團有一位團友,年僅16歲就懂得中文、英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德文。多麼令人稱羨。他可能不懂自然科學,也對公民社會也不熟悉,但在這麼多語言的支持下,他絲毫不用擔心未來的發展,他能很自然地融入環境,結交朋友,能歌能舞,簡直是國民外交的最佳典範。世界青年日讓我見識到語言是一個多麼強大的工具,在溝通、交友、人際互動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在歐洲,不要說英文有多麼實用了,更何況我可能連英文都說不好了。

我相信有許多青年跟我在參與世青之前一樣,每週虔誠地祈禱並參與彌撒就已經是信仰生活的最大表現了,我們不曾瞭解到天主教所訂定的禮儀和規範,更不用說按時辦理告解了。我曾對天主有所質疑,甚至還懷疑自己是否真正了解這個教會。種種問題天主都聽到了,祂藉由世青告訴了我什麼是信仰。引用一句聖施禮華在他的書中寫到的:「我看你們天天領聖體,卻不曉得何時應該雙膝下跪。」坦白講,這整趟旅程讓我受益良多,比起許多營隊和道理課,我更認識了天主,認識了祂偉大的教會,讓我在參與各項教會祈禱和朝拜時,能夠明白其中的意義。

教宗方濟各是多麼希望青年能聚在一起,他為了我們祈禱,為了我們奉獻彌撒。這一屆世界青年日,教宗希望青年們能以一顆「慈悲而且願意冒險」的心,在克拉科夫舉行這場盛會。主業團監督在見面會時所講:「任何事都是從小的開始;一出生就很大的,是怪物。」小型教會逐漸茁壯而成為龐大的教區,正如青年慢慢地認識天主,將來必能有所體悟。青年是教會未來的基柱,教會的希望也因此寄託在青年身上。世界青年日,便是這些期望的濫觴。

毛文謙中原大學建築系一年級住在新北市新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