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若望保禄一世论及主业团创办人施礼华

以下是当年威尼斯(意大利)总主教路之安尼枢机(Cardinal Albino Luciani,日後的教宗若望保禄一世)所写的一篇文章,并於1978年7月25日刊登在该城市的 Il Gazzettino 报上。路之安尼枢机亲笔描述主业团的创办人圣施礼华。

在平凡生活中寻觅天主

1941年,结婚数年的 Victor G. Hoz 从他的灵修导师口中听到这个邀请:「天主召叫你踏上默观的道路。」他顿时哑口无言。他一直以来总认为:只有少数、具有特恩的修士们才能当「默观者」,对一般教友而言这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这位 三个孩子的爸爸写道:「为养家糊口,我得日以继夜地在职场打拼。因此,过於崇高的灵修理想,实在不敢奢求。」

这位独树一格、大胆挑战已婚人士攀登圣德高峯的神父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就是 三年前在罗马逝世,享寿73岁的施礼华神父。或许大家比较认识的,是他主业团创办人的身份。主业团团员遍及全球各地,且受到国际媒体大幅报导,遗憾的是他们的报导偏颇不实。

主业团团员是谁?他们究竟在做些什麽?施礼华在1967年这样答覆:

「 我们是一小群的神父,(未晋铎前)曾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工作许多年。另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地众多的教区神父及男女信友,他们依靠职业工作来维持生计。大多数平信徒团员已结婚成家,但有不少是独身的。他们与同胞分担合作,使现世的社会变得更合乎人性、更公义。他们负起个人的责任,与同胞肩併肩工作,一起在每日的奋鬥中经历成败得失。他们努力履行义务,行使社会和公民权利。这一切都来得如此自然,正如其他尽职的基督徒一样,从不自视与众不同。他们与无数的同伴共融一起,同时尝试透过日常最普通平凡的事物,找出天主光辉的火焰。」

简而言之,施礼华所谓「最普通平凡的事物」是由我们的日常工作编织而成;「天主光辉的火焰」则是信徒务必坚持的超性生活。施礼华蒙席的教导瀰漫着福音常新的气息:

「天主不仅要求我们成义,他更愿意我们彻底地成圣,不透过出奇的行爲,而基於日常繁琐事物,关键在於以非凡的心态实践它们。在街上、办公室、工厂裏⋯⋯我们可以就地成圣,只要我们认真为爱天主欣然地工作,不视平凡工作为『每日的悲剧』,而接纳它为『每天的笑容』。」

一个在俗的灵修

早在 三百多年前,圣方济沙雷氏已提出类似的主张。话说有位满腔热忱的證道者,从讲臺上公开谴责沙雷氏的著作,原因是沙雷氏曾在文章裏倡导,(异性 )共舞在某些情况下是可接受的,同时圣人也毫无畏惧地命名他著作中的一整章为《婚床的尊严》。尽管圣方济更早提倡普世成圣的伟大理想,施礼华蒙席的训导比圣方济的更加广泛、更加深远:圣方济是从修会灵修的丛林中开拓一条「平信徒可取的成圣之道」;施礼华则是主张一整套崭新的「平信徒灵修」。圣方济改革修会灵修并把它套用在平信徒身上,施礼华的训导更加彻底:他毫无畏惧地教导信友「物化」他们的信仰生活,亦挑战平信徒圣化平凡生活裏琐碎的事物,即便是体力劳动也可转化爲祈祷与圣德。

传说中的孟乔森男爵( Baron Munchausen) )曾描述一只奇特的野兔。这只怪兽有八条腿--腹部和背部各有四只腿--当它被猎犬追逐逃亡时,若他腹部四条腿累了,他可翻过来利用精力十足的另外四条腿。对主业团创办人而言,过着双重生活的基督徒就彷彿是这只八足怪兽:一面是追随天主的祈祷生活;另一面却是当事人独有的专业、社交及家庭生活。施礼华对这样的信仰生活方式很不以为然!他强调每个人只有一个生命,而真正的德行该彻底渗透其生命,这就是他所谓的「物资化的灵修」。

有必要培养的「良性的反神职主义」

施礼华蒙席提倡平信徒有必要培养「良性的反神职主义」。从角色及方法来看,平信徒不该模仿神职人员及修会会士,反之亦然。我认为其态度是施礼华从父母身上学习来的,尤其是他爸爸,一位风度翩翩的正人君子、忠心诚挚的基督徒、勤劳、与太太非常恩爱。他儿子写道:「爸爸在我记忆中总是宽容温和。我的圣召要归功於他⋯⋯因爲他的关係,我是『大家长式』的。」

再者,施礼华的博士论文也构成他「良性的反神职主义」的第二个来源。施礼华的法学博士论文关乎西班牙不尔哥斯(Burgos)的拉斯乌埃尔加斯修道院(Monasterio de las Huelgas)女院长的管辖权。有趣的是,在中世纪,这地方的熙笃会修道院院长竟然是位女士,她几乎拥有主教的权柄:她是修院及附属医院的上司,同时也是管辖区内乡村、女校与教堂的正权管理者。按照施礼华的说法,拥有诸多职权的女院长好似另一只「怪兽」,如此超负荷的工作量怎麽能提升成为「天主的工作」呢?

施礼华或许会问道:马虎草率的工作,怎麽堪称「天主的工作」?若一位砌砖工人、建築师、医师或老师,不奋力成为一位优秀的砌砖工人、优秀的建築师、优秀的医师或优秀的老师,他如何修德成圣?

本著同一精神,吉尔松(Gilson)在1949年写道:「衆人都认为是信仰兴建雄伟的中世纪大教堂。我同意。但几何学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对施礼华而言,「信仰」与「几何学」象徵著「信德」与「优良工作表现」,两者彷彿成圣的双翼,缺一不可。

施礼华最大的成就:主业团

圣方济沙雷氏以书面将他的理念公诸於世,施礼华蒙席亦然。施礼华惯常随身携带笔记簿,準备好随时捕抓突如其来的灵感与顿悟。积沙成塔,今天施礼华的灵修著作颇受欢迎。除写作外,施礼华奋力不懈地落实他伟大的属灵工程:建立主业团。西班牙谚语说:「给一位亚拉冈(Aragon)人一根钉子,若必要,他甚至会用头把钉子敲进去。」

施礼华直言:「我是亚拉冈人。我非常顽固。」

他分秒必争。在西班牙内战前後,他须兼顾授课、煮饭、拖地、铺床和看护病人。他这样回顾早期创立主业团的日子:「那是我很自豪的一段回忆:当年我花好多时间聆听马德里贫民窟孩子们的告解。他们流著鼻涕跑向我,我需先擦乾净他们的鼻子;再开始洁净他们的灵魂。」

这番话透露出他是有认真活出「每日之微笑」的。他日记裏记载:「我有一阵子每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上床,早晨起床更是昏昏沉沉的。我会这样安慰自己:『施礼华,晚餐前你还可以小睡片刻。』出门上街之後,展开繁忙的一天,我会自言自语说:『施礼华,你又被我骗了。』」

无疑的,施礼华最大的成就莫过於创办并领导主业团。团体名称的由来纯属巧合,某个友人向他说道:「我们势必付诸实现,这是天主的事业。」施礼华瞬间联想到:「这是恰当不过的名字!这不是我的事业,而是天主的,即 Opus Dei 。」

施礼华亲眼看到其事业扩展到五洲 三洋,他也到世界各地作牧灵拜访,推动新使徒工作项目,并在大型聚会中给成千上万的信徒讲解教理。无论从主业团的发展、团员的数目或是质量而言,难免引起阴谋论者揣测:团员们有争权夺利的企图,或有不爲人知的规範把他们紧紧地綑绑在一起。然而,现实与猜忌正是相反:团员们共有的是成圣的愿望,尊敬个人自由并彼此关怀、勉励行善。

施礼华曾向教宗若望二十 三世直言道:「教宗,我们是大公的,但我们的大公主义不是向你学习的。」

教宗若望二十 三心知肚明地笑著,他清楚地知道,自1950年起,教宗庇护十二世已授权主业团接纳新教徒与非基督徒爲主业团的协助人。

学生时代的施礼华常常抽烟,在他踏入大修院那天,他毅然决然地要把这习惯除掉,当下把烟斗和烟草送给看门的先生。主业团头 三位神父们晋铎的大日子,他嘱咐:「我不抽烟;你们中也没人抽烟。欧华路,你要开始抽烟,因爲我不愿意任何吸烟者在主业团裏感到不自在。」

偶尔传出某位团员出任社会上某个重要职位的消息。然而,对施礼华而言,团员们是以有责任感的自由做一切专业决定,他们的成败得失纯属个人,与主业团毫无关係。比方说,1957年一位团员被任命为西班牙内阁部长,一位重要人物为此恭贺施礼华,没想到得来的却是蒙席唐突的答覆:「他是部长或是清道夫,与我何干?我关心的是他透过工作,力求成圣。」

这句话是施礼华最真实的写照,也是主业团精神的缩影。每个人须圣化自己的工作,部长也不例外。关键在於他是否奋力不懈地追求圣德,其馀的毫不重要。

威尼斯(意大利)总主教路之安尼枢机 // Il Gazzettino (Ven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