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课题:恩宠与德行

恩宠「是天主无条件地赐给我们的恩典,使我们分享祂由圣神注入我们灵魂的生命,为治疗其罪恶,并予以圣化。」(天主教教理,1999)

1. 恩宠

在永恒中,天主已经召唤了人去分享祂天主圣三的生活。 「这分享永生的召叫是超性的。」(天主教教理,1998)[1] 为引领我们向着这个超性的终结迈进,天主甚至也恩赐我们在现世生活就开始分享这个将会在天国才能达到完美的终结。圣多瑪斯亚奎纳称这一点为「光荣的预尝。」[2] 这个恩赐就是圣化的恩宠:

•圣化恩宠「是天主无条件地赐给我们的恩典,使我们分享祂由圣神注入我们灵魂的生命,为治疗其罪恶,并予以圣化」(天主教教理,1999);

•「恩宠是分享天主的生命」(天主教教理,1997;参阅伯后1:4),是祂圣化我们(参阅天主教教理,1999);

•所以,恩宠是新的、超性的生命;恩宠也是一个新生,我们借着它而成为天主的义子女,以分享圣子与天父之间固有的、自然的父子之情:我们「在圣子内,成为天主义子」;[3]

•恩宠从而引领我们进入天主圣三生活的内心。身为义子女的我们就能够结合于天主的独生子,称天主为「父」(参阅天主教教理,1997);

•恩宠是「基督的恩宠」,因为在我们现在的境况中—— 就是说,在人类犯了罪和基督的救赎工程完成之后—— 我们得以领受恩宠,是由于我们能够分享基督为我们赚取了的恩宠(参阅天主教教理,1997):「从他的满盈中,我们都领受了恩宠,而且恩宠上加恩竉。」(若1:16)恩宠使我们肖似基督(参阅罗8:29);

•恩宠是「圣神的恩宠」,因为恩宠是由圣神注入人的灵魂中的。[4]

圣化恩宠也被称为「常居的恩宠」,因为它是一个稳定的倾向,使人灵透过被注入了的德行而臻于完美,使之能够和天主共同生活,并以祂的爱而行事。 (参阅天主教教理,2000)[5]

2. 成义

恩宠在我们内的第一个效果就是成义。 (参阅天主教教理,1989)成义是人由罪恶的状态中过渡到恩宠的状态(又被称为「正义的状态」,因为恩宠使我们成为「义人」)。[6] 这是当一个人在领受圣洗圣事,及他(通常借着忏悔圣事)每次得蒙天主宽恕他的重罪和给他注入圣化恩宠时所获得的效果。[7] 成义「是天主仁爱最卓越的工程。」(天主教教理,1994;参阅弗2:4-5)

3. 圣化

天主不会拒绝赐给任何人恩宠,因为祂愿意所有人都得救(参阅弟前2:4):所有人都被召叫成圣(参阅玛5:48)。[8] 恩宠「在我们内是圣化工程的泉源」(天主教教理,1999); 恩宠治愈和提升我们被原罪创伤了的本性,使我们的举止能够配合天主子女这个身分,[9] 和肖似基督(参阅罗8:29):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成为alter Christus,另一个基督。这种肖似基督是在人的德行上彰显出来的。

圣化的意思是个人的圣德的增长,与天主趋向日益亲密的结合(参阅天主教教理,2014),直至自己不仅成为另一个基督,而且是ipse Christus,基督自己[10],与基督二合为一,成为祂妙身的一个肢体(参阅格前12:27)。若要在圣德中进步,人必须自由自愿地与恩宠合作。而人必须付出努力和奋斗,因为罪恶给人带来了内在的失调(即是人对于犯罪的倾向,fomes peccati)。「没有牺牲、没有属灵的战斗,就没有圣德可言」(天主教教理,2015)。[11]

所以,为了要在神修奋斗上得胜,我们必须透过祈祷和克己(后者也即是「感官的祈祷」)[12] 来向天主祈求恩宠,和通过领受圣事而获得恩宠。[13]

我们与基督的共融只会在我们得升天国时才能是永远的。我们必须向天主祈求获得坚持到底的这个恩宠,就是说,在天主的恩宠中得到善终这个恩赐。 (参阅天主教教理,2016和2849)

4. 超性的德行

概括地说,德行「是一种习惯性的坚决行善的倾向。」(天主教教理,1803)[14] 「超性的德行直接归向天主。超性的德行促使基督徒活出与天主圣三的关系。」(天主教教理,1812)「超性的德行是由天主注入信友灵魂的,为使他们能以天主子女的身分行事。」(天主教教理,1813)[15] 超性的德行有三个:信德、望德、和爱德。 (参阅格前13:13)

信德「是超性的德行,借着信德我们信天主,信祂所说过的和启示给我们的一切,并且信圣教会为我们提出的当信道理」(天主教教理,1814)。因着信德,「人自由地把自己整个托付给天主」,[16] 并寻求认识和实践天主的圣意:「义人因信德而生活。」(罗1:17)[17]

「基督的门徒不该只是保持信德,活出信德,还该宣认信德,满怀着信心为信德作证,并传掦信德。」(天主教教理,1816;参阅玛10:32-33)

望德「是超性的德行,借着望德我们期盼天国和永生,视之为我们的幸福:我们所信靠的是基督的许诺,所依赖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力量,而是圣神恩宠的助佑。」(天主教教理,1817)[18]

爱德「是超性的德行,借着爱德我们为了天主自身,爱祂在万有之上,又为天主的缘故,爱人如己。」(天主教教理,1822)这是基督的「新诫命」:「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若15:12)[19]

5. 人性的德行

「人性的德行乃属理智和意志的坚决态度、稳定的倾向、习惯性的完美。德行依照理性和信德,规范我们的行为,管理我们的情欲,引导我们的举止。德行使我们容易地、自制地、愉快地度一个美好的道德生活。」(天主教教理,1804)这些德行「是以人力取得的。伦理的德行是道德良好行为的果实和种子。」(天主教教理,1804)[20]

在人性的德行中,有四个被称为枢德,因为其他一切德行都可以被归纳为这四个枢德的范围之内。四枢德就是智德、义德、勇德和节德。 (参阅天主教教理,1805)

•智德「是支配理性之实践的德行,使它在任何环境中辨别什么是我们的真善,并简选适当的方法使之实现。」(天主教教理,1806)圣多瑪斯亚奎纳称之为「行为的正直规则」。[21]

•义德「是伦理的德行,在于依循恒久和坚定的意愿,给予天主和近人所应得到的。」(天主教教理,1807)[22]

•勇德「是伦理的德行,它确保人在困境中有毅力,在追求善时有恒心。勇德坚定人的主意,在伦理生活中力拒诱惑,克服困难。勇德使人能够克胜恐惧,视死如归,冒险犯难,甘受迫害。勇德能够使人为了维护正义的事,甘愿放弃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天主教教理,1808)[23]

•节德「是伦理的德行,它调节感性乐趣的吸引,并使人在运用世物时,保持平衡。节德确保意志对本能的自主能力。」(天主教教理,1809)有节德的人调节自己的情欲,以善作为取向,并且不让自己被情欲所控制(参阅德18:30)。在新约中,节德称为「节制」或「有限度」(参阅天主教教理,1809)。

「德行位于中庸」(in medio virtus)这一句谚语,在形容伦理的德行时它的意思就是:德行的定位是缺乏完美和过度完美两者的中间平衡点。[24] 但是 in medio virtus 并不表示要追求平庸。德行并不是两个或以上的恶习的中间点,而是人的意志的正确点,仿如一个顶端,与所有位处深渊的一切恶习大相径庭。[25]

6. 德行与恩宠。基督徒的德行

因为原罪使人的本性受到了伤害,所以人若要修成和实践德行就变得困难了。 (参阅天主教教理,1811)[26] 对于基督徒来说,就只有依靠天主的恩宠来治愈受了伤害的人性,以求修成并实践各种德行。

恩宠提升人的本性,使人得以分享天主的本性。同时,恩宠提升人性的各种德行,使它们达至超性的境界(参阅天主教教理,1810),导引人去按着被信德照亮了的理智来行事:简而言之,就是步武基督。这样,人性的德行成为了基督化的德行。[27]

7. 圣神的各样恩赐与果实

「基督徒的伦理生活是由圣神的恩赐所支持。圣神的恩赐是持久的倾向,使人温顺良善,随从圣神的推动。」(天主教教理,1830)。[28] 圣神的恩赐就是:(参阅天主教教理,1831)

第一是上智之恩:为了使人明白和正确地断定天主的计划;

第二是明达之恩:为了使人深入了解有关天主的真理;

第三是超见之恩:使人明辨和在具体的行为上促进天主的计划;

第四是刚毅之恩:使人克服基督徒在生命中遇到的困难;

第五是聪敏之恩:使人明白受造界的优次有序;

第六是孝爱之恩:使人的举止行为合乎天主子女的身分,并以手足之情对待其他兄弟姊妹,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另一个的基督;

第七是敬畏天主之恩:使人弃绝一切可能会得罪天主的事,如同一个孩子由于爱而弃绝一切可能会得罪父亲的事。

圣神的果实「是圣神在我们身上形成的美德,作为永远光荣的初果」(天主教教理,1832)。这些美德是圣神在我们的灵魂内活动而产生出的习惯性行为。按传统,教会列出十二个圣神的果实:「仁爱、喜乐、平安、忍耐、容忍、良善、厚道、忠言、温和、端庄、节制、贞洁」(参阅迦5:22-23)。

8. 人的激情对人的道德生活的影响

由于人灵魂与肉身实质的结合,人的灵性生活 —— 就是凭以知识事物的理智,和赖以自由选择的意志 —— 是受到人的情感影响的。这些影响显示在情欲中;情欲是指感性的激情,「使人在面对所感受到的或想像到的善或是恶,倾向行动或不行动」(天主教教理,1763)。激情是感性欲望(高级的和低级的)的活动。情欲广义上也可以称为「情绪」或「情感」。[29]

情欲的例子有:爱、怒、惧等等。「最基本的情欲便是受到善的吸引而产生的爱情。爱情对不在目前的善产生渴求,和得到它的希望。这动向的完成在于获享善的快感和喜乐。恶的体会则产生憎恨、厌恶和恐惧恶的来临。这动向的终结则在于对当前恶的哀愁,或抗拒恶的愤怒」(天主教教理,1765)。

情欲对我们的道德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情欲本身既非善亦非恶」(天主教教理,1767)。「当情欲有助于一个善的行为,在道德上便是善的,反过来说,便是恶的」(天主教教理,1768)。[30] 人性的完美需要人的情欲接受理性的规范和意志的管辖。[31] 人自从犯了原罪之后,人的情欲已经不再受到理性的支配;情欲往往把我们推向恶事。[32] 要把情欲经常地、惯性地导向于善,人必须有赖苦行的奋斗和圣宠的助佑,后者能够治愈罪恶所遗留下来的创伤。

倘若意志是良好的,它可以利用情欲,并且引导情欲向善。[33] 反之,不良的、源于自私的意志,则会被杂乱无章的情欲所制服,又或利用这些情欲来作恶。(参阅天主教教理,1768)。

Paul O'Callaghan

基本参考文献:

  • 《天主教教理》,1762-1770、1803-1832 和1987-2005

建议阅读文献:

  • 圣施礼华,「人性美德」讲道,载于《天主之友》,73-92
  • 圣多瑪斯亚奎纳,《神学大全》,I-II,qq. 22ff;109-114;II-II,qq. 1-27;47-62;139-143

注脚:


[1] 这召叫「全由天主无条件地采取主动,因为唯有天主能显示自己,赐予自己。这召叫超越人理性的了解能力和意志的力量,就像超越所有受造物的能力一样(参阅格前2:7-9)。」(天主教教理,1998)

[2] 圣多瑪斯亚奎纳,《神学大全》 II-II,q. 24,a.3, ad. 2

[3] 梵二《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22。参阅罗8:14-17;迦4:5-6;若一3:1

[4] 所有受造的恩典都是发自那「自有的恩赐」,即是圣神。 「天主的爱,借着所赐与我们的圣神,已倾注在我们心中了。」(罗5:5;参阅迦4:6)

[5] 我们必须区分「常居的恩竉」和「现时的恩宠」,「后者是指在皈依的开始,或在圣化工程中,天主的干预。」(天主教教理,2000)

[6] 「成义包括罪过的赦免,以及人内心的圣化与革

[7] 对于一个成人来说,这一步是天主的推动(现时的恩竉)和人自主地争取得来的果实。 「在恩宠的推动下,人转向天主,远离罪恶,于是领受来自天上的寛恕和义德[圣化恩宠]。」(天主教教理,1989)

[8] 这个真理是我主透过圣施礼华从1928年10月2日开始的教导,特别大力地提醒我们。正如圣教会在梵二(1962-65)中表明:「任何身份与地位的所有基督徒,都被号召走向基督生活的饱和点及爱德的成全境界。」(梵二教会宪章,40)

[9] 参阅圣多瑪斯亚奎纳,《 神学大全》,III,q.2,a.12,c

[10] 参阅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104

[11] 但「如果我们的自由,符合天主安置在人心中对真理和美善的感悟,基督的圣宠绝不会与之竞争。」(天主教教理,1742)相反,「恩宠满足人的自由的深切渴求。它邀请人自由地与它合作,并使自由达到完美的境界。」(天主教教理,2022)由于人的本性受了罪恶的伤害,所以人若要恒常地按着自然道德律来生活,恩宠是不可或缺的。

[12] 圣施礼华,《基督刚经过》,9

[13] 我们也可以依赖诸惠中保至圣圣母玛利亚的代祷,以及依赖圣若瑟、我们的护守天使、和诸位圣人的代祷。

[14] 反之,恶习是人重复地做的坏行为而养成的一些伦理习惯,使人倾向于重复地做这些坏行为而变得每况愈下。

[15] 在某程度上,好比人的灵魂怎样透过它的潜能(即理智和意志)运作,一个在恩宠状态中的基督徒也是通过三个超性德行—— 这些如同被恩宠提升了的「新本性」的潜能—— 行事。

[16] 梵二《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5。

[17] 信德是彰显于行为的:一个活的信德会「以爱德行事」(迦5:6),同时「信德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2:26),虽然人若不犯违反信德的罪,信德这个恩宠就会存留在他内(参阅特伦多大公会议:DZ 1545)。

[18] 另参阅希10:23及铎3:6-7。 「望德是回应人对幸福的向往,这向往是天主放置在人心内的」(天主教教理,1818):望德提升人对幸福的向往,并予以净化和保护人不致陷于败兴;望德打开期待永福的人的心扉,保护人远离自私,并导人向幸福(参阅同上)。

我们应当期盼天主对那些爱祂(参阅罗8:28-30)并承行祂旨意的人(参阅玛7:21)所应许了的天上的光荣,确信借着天主的恩宠,我们将会有能力「恒心到底」(参阅玛10:22)。 (参阅天主教教理,1821)

[19] 爱德在所有的德行中占首位(参阅格前13:13)。 「但我若……没有爱,我什么也不算……为我毫无益处。」(格前13:1-3)

「所有德行的操练都由爱德激发和启迪。」(天主教教理,1827)爱德是「诸德的模式」:爱德赋予诸德「活力」或「生气」,因为爱德把其他所有德行导向天主的爱;没有爱德,所有其他的德行都是「死的」。

爱德净化人的爱的能力,并且把这个能力提升到天主之爱那超性的完美境界。 (参阅天主教教理,1827)爱德是有优次先后的。爱德也在手足规劝中显示出来。 (参阅天主教教理,1829)

[20] 正如在下一节所解释的,一个基督徒可以借着天主的恩宠而修成这些德行,因为天主的恩宠会净化人的本性,赐人力量去实践各种德行,并引导它们达至更高一层的美善。

[21] 圣多瑪斯亚奎纳,《神学大全》,II-II,q.47,a.2,c。智德引导人去正确地判断应该如何行事:智德并不劝阻人行事 。 「智德不和胆小或害怕,口是心非或虚伪相混。智德被称为诸德的舵手(auriga virtutum);智德导引别的德行,为之指出规则和标准。⋯ 因着智德,我们在个别的场合里,无误地运用伦理的原则,并在辨别当行的善和当避的恶时,克服迟疑不决。」(天主教教理,1806)

[22] 严格地说,人并不能偿还他所欠天主的,或是天主所应得的。所以,以人对天主来说,义德的更合适的称谓是「虔敬之德」,「因为对天主来说,只要我们尽全力去满全这些责任,这样就已经足够了。」(圣多玛斯亚奎纳,《神学大全》,II-II,q.57,a.1,ad 3)

[23] 「在世界上你们要受苦难;然而你们放心,我已战胜了世界。」(若16:33)

[24] 例如,勤劳就是人去做应尽的工作,不太过份,但也不怠惰。与勤劳相反的就是工作不尽力、浪费时间等等。其它相反勤劳的还有:无序地过度工作、忽略其它应做的事(诸如敬拜天主、对家庭的关心、必须的和适当的休息、实践爱德等等责任)。

[25] “in medio virtus” 这个原则只适用于伦理德行。这些德行的目的就是如何去实现一个目标,而实现目标的方法就包涵如何去决定什么才是中庸之道。但是,这个原则并不适用于直接以天主为其目标的超性德行(即信德、望德、和爱德)。所以,对于超性德行,人是不会过度的:人是不可能会「过份地祈望天主」或「过份地爱祂」的。

[26] 人的本性被罪恶所伤害了。所以,人性有了不是它原本所有的、罪恶所带来的坏倾向。正如一个人跛行,那是因为他的腿有病,不是他的本性;假使所有人都跛行,跛行仍然不是人的本性。同样,人的灵魂受了原罪和本罪的伤害(诸如骄傲、懒惰、迷色等等倾向),这些伤害也不是人原来的本性。借着个人的努力和恩宠的助佑,这些伤害是可以得到治愈的,好使人能够成为天主的子女,并以相称天主子女的身份去行事。这种「健康」的情况是透过实践各种德行来赢取的。同样,人的恶习则会使「病情」加剧。

[27] 在这方面来说,有一个智德是人性的德行,但同时也有另一个超性的智德。后者是天主连同恩宠一起注入一个人的灵魂内的。若要一个超性的德行结出果实—— 即是产生善行—— 那就需要有相应的、人性的德行去配合(其它三个枢德也有着同样的情况:义德这个超性的德行有赖于人性的义德;勇德、和节德也是一样)。换一句话说,基督徒的完美—— 即成圣—— 有赖、并且包含人性的完美。

[28] 这里,我们可以利用以下的经典解释去帮助明白圣神的恩赐在道德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正如人的本性有两种能力(即理智和意志)使人可以分别实现明达和自愿两种行为,同样,被恩宠提升了的人性也有一些能力使之实践超性的行为。这些能力就是超性的德行(即信德、望德、和爱德)。它们如同一条小船的橹,使小船可以朝向它的超性的目标前进。可是,这个目标是超越我们的,以至这三个超性的德行也不足以使我们扺达它那里。除了恩宠之外,天主也一同赐予我们圣神的恩赐。圣神的恩赐赋与人的灵魂一种新的完美,使人灵能够被圣神亲自所推动,就像船帆通过风力而推动船只向前迈进。圣神的恩赐使我们更加温顺地让圣神在我们内行动,从而使我们得到成全。

[29] 有人也会谈及「超越感性的」或灵性的「情操」或「情感」;它们并不是正式的「激情」,因为它们都不附带感性欲望的活动。

[30] 例如,愤怒可以是良好的,就是当人面对一件恶事而产生的愤怒。愤怒也可以是不良的,就是不受控制的、或是驱使人去做恶事的愤怒(例如使人产生报复之心的愤怒)。恐惧也有良好的恐惧和不良的恐惧,后者会防碍人去行善。

[31] 参阅圣多瑪斯亚奎纳,《神学大全》,I-II,q.24,aa. 1及3。

[32] 有时候,人的情欲可以支配一个人,以至把他对于某一件事的道德责任减到最低。

[33] 「人在道德上的完美,不仅在于人为意志所驱使而向善,也靠感性对善的欲望,一如圣咏所说:『我的心灵以及我的肉身,向生活的天主踊跃欢欣』(咏84:3)。」(天主教教理,1770)「若爱是恶的,情欲也是恶的;若爱是善的,情欲也是善的。」(圣奥思定,《天主之城》,14,7,2:PL 4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