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自己生命的掌控者

一系列新的,反思怎样培养出坚强的基督徒品格的文章。圣若望保禄二世曾说:「所有男女都有著去编织自己生命的任务」,创造一件大师级傑作。

「我要求你成为未来世界的建造者,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工作。亲爱的年青人,不要成为生命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耶稣没有保持旁观,祂把自己全情投入。不要成为旁观者;要如耶稣一样全情地投入现实的生命里。」[1]以上教宗方济各对年青人所说的话,立时也带出了他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该从那里开始?从那里?就是从你和我!你们每一位,再一次在静默中,问问自己:「如果我一定要由自己开始,确实地是该从那里著手呢?」你们每一位,该打开自己的内心,好等耶稣告诉你从那里著手。」[2]要成为世事的主角,首先要成为自己生命的主角。我们要有掌控自我的能力。

自由和受制约

要掌控自己的生命,需要认识到,虽然我们的性格受到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但它并非是有决定性的。我们因遗传和体质而有的天生本能也是一样。只要有意志,这些出自本能的行为也可以受到一些合乎情理的规範所影响和支配。

我们性格得到锻鍊的程度,在於我们行使自由,因我们的行为不只改变我们的状况,也形成我们存在的方式。虽然有时我们并不察觉到,但是经常重複的行为,会使我们养成一种习惯,和面对现实时所采取的态度。所以当我们要解释我们一些不由自主的反应时,不要说:「我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通常要承认:「是我自己使我成为这样的。」

我们的生命取决於一些通常很难控制的因素:例如家庭关係的质素,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社会环境,和在某方面限制了我们的疾病等等。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妄顾或解除这些限制,但是我们一定可以藉著面对这些因素而改变自己的态度,特别是如果我们知道一切事物都受到天主的眷顾。「重要的是牢记这一点:耶稣的教诲,并不是专为特权阶层人士而做的,祂来是向我们啓示天主无所不容的博爱。天主博爱全人类,祂要所有的人都来爱祂。」[3]在任何情况下,就算是有很大的限制,我们都可以为天主和我们的近人奉献爱德的行为,无论它看来是多麽微小的。谁知道,在痛苦中的一个微笑、奉献给我主、与十架合一的苦难、耐心地接受那些微小的烦恼和挫折,是有多大的价值!没有什麽可以抑制这无穷尽的爱,这种爱,比苦难、寂寞、遗弃、背叛、诽谤、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苦难、怎至死亡本身都更为强烈。

自己生命的掌控者

人的自由,也带给我们责任去发掘自己的天资、德行和技能,并为此而感恩,并藉此结出丰厚的果实。但我们永不要忘记的是,那潜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是天主恩赐。它牢牢地塑造成我的基督徒品格。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我在受洗时所领受那极妙的神性父子关係,藉著它,天父在我身上看到衪圣子耶稣的肖像。这个肖像,虽然因我只是一个有限的受造物而并不完美,但是透过坚振圣事、修和圣事中所得到的转化我的宽恕,和圣体圣事而渐渐变得更为淸晰。

从这些由天主手中所得到的恩赐开始,无论你喜欢与否,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生命的掌控者。套用圣若望保禄二世的话:「所有男女都有著去编织自己生命的任务。某程度上,他们要将它化成艺术创作,一件大师级的作品。」[4]我们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上主在起初就造了人,并赋给他自决的能力。」[5]如果我们愿意,那能够在一切风浪和困境中牢牢掌握自己生命的舵柄的人,正是我们自己。

我们是自由的。这一个醒觉可以带给我们一些不安:我的生命会把我变成怎麽样?但最重要的是它带来了喜乐。「天主在创造我们时也赋予给了我们自由。衪是冒著风险和危机的。祂要一段真实的,出自真正有决择的历史事实,而不是虚构的故事,或是一种遊戏。」[6]在这种历险中,我们并不会孤独。首先,我们依靠天主的助佑,祂给了我们一个使命。其次,我们依靠家人和朋友,甚至是在我们的生命中偶尔出现一次的人。要成为自己生命的掌控者,我们并不否认,我们在很多方面都要依靠他人。并且,由於明白到这种依靠是互惠的,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大家是互助的。自由并非等如自满。如果我们不运用自由去承担一些宽大的伟业,我们的自由便是没有意义的。自由的用途,就是无私的奉献,或是说,真正的自由,意味著无私的奉献。

每个人在生命中的道路

圣施礼华经常回忆起他在西班牙内战後不久於华伦西亚(Valencia)的布哈索特(Burjasot)所看到的一幅海报,写上他在讲道时常说的一句话:「让每一个行乞的旅人都按自己选择的路线前行。」每一个人,都要按自己的方法,去回应自己的召叫所付带的确实要求。「你可以靠右、靠左、或蜿蜒前行,徒步或骑马。在通往天国的路线上前进,有千万种不同的方法。」[7]每人都是自己生命中必须的成圣历程的主角。我们要在自己的气质和品格的每一方面都留下一个特别的标记,尽力永远不要被週围的情况牵著走。

「作为天主的子女(而不是奴隶),我们自由地跟随天主给我们勾画出的路线。我们享受著天主赐给了我们的行事自由这一礼物。」[8]与自由(一个人的尊严的标记)连在一起的,就是知道我们是天主所创造而带来的责任。毎一个人都是天主的梦想。当我们体验到天主无条件的爱时,我们的回应,就是这个梦想成真的时候了。天主的爱,确认了我们的自由,并藉著衪的恩宠,自由得以提升至意想不到的顶点。

同行在路上

在天主的计划中,生命是用来分享的。天主信靠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我们每天都不时地经历到,只靠自己,是不能得到最基本和紧急的需求。没有人可以完全独立存在的。更深一层来说,每一个人都觉得者需要对别人开放自己的生命,去给予和接受爱。「没有人是孤立地生活的。没有人是独自地犯罪的。没有人是独自而得救的。别人的生活不断地影响我的生活:我所想的、讲的、做的和得到的。同样,我的生活也影响别人的生活,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影响。」[9]

这自然的对他人开放自我,在天主的救赎计划中得以表达至顶点。当我们诵唸信经时,我们宣认诸圣的相通,这一在圣教会的中心的信条。所以在灵修生活里,我们必需意识到,要多依靠那些在我们和天主的关係中有著不同角色的人的帮助。我们从父母和传道员的教导中获得了信仰。我们参与教会神职人员施行的圣事。我们从教会内的兄弟姊妹(他们也为我们代祷)寻求灵修忠告,等等。

知道了我们在基督徒的生活上有伴同行,使我们充满喜乐和平安,但也未减少我们对争取成圣的努力。虽然我们不时地接受他人的指导,但是我们的角色并不止於此。圣施礼华在谈论灵修生活时说:「忠告并不免却个人的责任。」他并总结说:「灵修指导,应当旨在培育男女各人属於自己的基督徒标準。」[10]

虽然确认了别人的协助是必须的,我们亦要意识到,在灵修生活中,是天主透过他们传递祂的光和力量给我们。这使我们,当那在我们基督徒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为某些原因而没有出现时,有信心在成圣的路上继续前行。如此,相对於这些人,这些我们非常感激,并以基督的心去爱的人,我们也享有极度的精神上的自由。

无条件地去爱

基督徒都知道,个人的满全,来自对这位我们的创造者,救赎者和圣化者的天主的爱完全地和自由地自我奉献。从无数圣人的经验中我们学习到,要我们得到的各种恩惠能开花结果,我们必须对天主的恩竉开放。他们让天主进入自己的生命𥚃,喜爱地顺从天主的旨意,正如圣母天使报喜时所作的「坚定的回应:愿照你的话,成就於我吧!Fiat!这就是自由最佳的果实:运用自由,作出选择天主的决定。」[11]

当一个人选择天主时,他是将自己的理想和精力投放在生命中最有价值的地方之上。他实现了自由的最终意义,就是不只是拣选这个或那个,而是将生命奉献於一些伟大、确实的使命。将自己的才幹献出来追随基督,虽然有时需要摒弃其他的选择,但是它会带来真正的喜乐,[12]以及在世上和永生的百倍赏报。[13]这也反映出高层次的内在成熟,因为只有那些有深厚个人信念的人才能交付全心:「我选择天主,是因为我自愿,而不是因为任何的压迫。」[14]

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托付在天主手中

拣选了天主的人灵,在任何的苦难中都能获得内在的平安。我知道我所信赖的是谁。[15]这句说话表达出圣保禄在面对无数困难时,仍然满怀信心地忠於自己作为外邦人的宗徒的召叫。那些将生命扎根於天主的人,获得了一个不可动摇的保障,使他们也能为他人而献出自己:不管是为使徒原因而守独身的,或是过婚姻生活的,或是遵循其他基督徒生活方式的。这是横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我奉献,就如圣施礼华的祈祷:「我主,我的天主:我把我的过去,现在或未来,小事或大事,一㸃儿或许多的东西,世俗的或永恒的事,都托付在你的手中。」[16]

没有人可以改变过去。但天主知道每一个人过去的事的真正意义。在修和圣事𥚃,祂可以宽恕任何罪过,并在祂的儿女的生命中恢复这些事情的和谐。一切事情,甚至是我们所犯的错误,都是为我们获得益处的,[17]只要我们依赖天主的仁慈,并且藉著祂的恩宠,努力在今天多些体验天主的临在。这样,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在热爱我们的天父的手中。当我们在天主的手中时,无论我们在跌倒或站起来时,也是在天主的手中!

拣选天主,即是接受祂的邀请,在衪的协助下写出自己的传记。我们谦逊地承认我们的自由是一个恩赐,和众人一起,运用它来实践天主交托了给我们的使命。而我们会喜乐地体会到,祂的计划超越一切我们的期望,正如圣施礼华曾经告诉一位青年所:「让恩宠带领著你!让你的心飞翔!...写下你自己的短篇故事:一个包含了牺牲和勇毅的故事。藉著天主的恩宠,你的梦想将会远远不及将来出现的现实。」[18]

[1]教宗方济各,2013年7月27日致词。

[2]同上。

[3]《基督刚经过》,110。

[4]圣若望保禄二世,《给艺术家的信》,1999年4月4日,2。

[5]德15:14

[6]圣施礼华,《信仰的丰饶》,1969年11月2日在马德里ABC报刊登的文章。

[7]圣施礼华,1945年2月2日书信,19。

[8]《天主之友》,35。

[9]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希望中得救》通谕,2007年11月30日,48。

[10]《与圣施礼华蒙席对话》,93。

[11]《天主之友》,25。

[12]玛19:29

[13]同上

[14]《天主之友》,35。

[15]弟後1:12

[16]《十字苦路》VII,3。

[17]参阅罗8:28。

[18]圣施礼华,1974年6月29日聚会笔记。